1.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墒牵軈柾躏w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2.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dāng)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3.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xué)生,一起跟他學(xué)習(xí)下棋,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xué)習(xí)。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rèn)為學(xué)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rèn)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币驗樗偸呛紒y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jìn)去。
結(jié)果,雖然兩個學(xué)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jìn)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xué)到一點本事。
4、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5、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氐郊依镞€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xiàn)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jīng)枯死了
6、勞苦功高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攻占秦都咸陽后駐守函谷關(guān),項羽聽說劉邦攻占咸陽,就氣急敗壞在鴻門擺宴席請劉邦。席間項莊舞劍助興想借機殺劉邦。樊噲趕緊拔劍上前對項羽說:“沛公恭候大王的到來,沒有封侯,你卻要殺如此勞苦功高的人?”
呵呵 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背水一戰(zhàn)(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fù)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單刀赴會(關(guān)羽)
東窗事發(fā)(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精忠報國(岳飛)
自慚形穢 專心致志
指鹿為馬 之乎者也
鑿壁偷光 月下老人
約法三章 羽毛未豐
有恃無恐
有名無實 以身試法
異軍突起 以貌取人
以卵擊石 一意孤行
一字之師 一衣帶水
一字千金 一網(wǎng)打盡
一絲不茍 一葉障目
一事無成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一錢不值 一暴十寒
一毛不拔 一竅不通
一鳴驚人 一諾千金
一箭雙雕 一代楷模
一發(fā)千鈞 有備無患
一敗涂地 晏子使楚
掩耳盜鈴 休戚相關(guān)
胸有成竹 興高采烈
小心翼翼 先聲奪人
臥薪嘗膽 聞雞起舞
望洋興嘆 望梅止渴
妄自尊大 亡羊補牢
萬死不辭 天涯海角
退避三舍
土崩瓦解 完璧歸趙
天衣無縫 鐵杵磨針
天真爛漫 同甘共苦
天下無雙 天羅地網(wǎng)
天經(jīng)地義 太公釣魚
四面楚歌
司空見慣 守株待兔
雙管齊下 勢如破竹
水深火熱 水落石出
士別三日 傷風(fēng)敗俗
上行下效 三生有幸
三令五申 三顧茅廬
塞翁失馬 如魚得水
如火如荼 人杰地靈
人言可畏 千變?nèi)f化
如釋重負(fù) 人言可畏
請君入甕
巧取豪奪 千載難逢
千金買鄰
氣壯山河 杞人憂天
破釜沉舟 披荊斬棘
匹夫之勇 弄巧成拙
南柯一夢 門庭若市
名落孫山 買櫝還珠
馬首是瞻 洛陽紙貴
論功行賞 力不從心
老生常談 老馬識途
口若懸河 口蜜腹劍
開卷有益 開誠布公
舉一反三 九牛一毛
井底之蛙 精衛(wèi)填海
江郎才盡 紀(jì)昌學(xué)射
雞鳴狗盜 火樹銀花
畫餅充饑 華而不實
狐假虎威 囫圇吞棗
后生可畏 后起之秀
后來居上 汗流浹背
過河拆橋 各得其所
高枕無憂 高山流水
感恩圖報 負(fù)隅頑抗
負(fù)荊請罪 覆水難收
奮不顧身 分道揚鑣
安然無恙 雙管齊下
水火無交
水深火熱
任人唯賢
任重道遠(yuǎn)
如火如荼
貪得無厭
談笑自若
天羅地網(wǎng)
天經(jīng)地義
天誅地滅
聽而不聞
同甘共苦
痛心疾首
外強中干
完璧歸趙
玩物喪志
先禮后兵
先入為主
洋洋得意
夜以繼日
一筆勾銷
一不做,二不休
一諾千金
一網(wǎng)打盡
一意孤行
以身試法
有志者事竟成
緣木求魚
約法三章
債臺高筑
罪不容誅
作威作福
斬草除根
招搖過市
振臂一呼
直言不諱
紙上談兵
志大才疏
志在四方
置之度外
置之死地而后生
眾口鑠金
縱虎歸山
眾怒難犯
眾叛親離
忠言逆耳
鑄成大錯
逐鹿中原
專橫跋扈
按兵不動
按圖索驥
暗渡陳倉
暗箭傷人
暗無天日
拔山蓋世 四面楚歌
百戰(zhàn)百勝
百折不撓
背水一戰(zhàn)
閉門思過
鞭長莫及
別開生面
不恥下問
不脛而走
不學(xué)無術(shù)
赤體上陣
乘風(fēng)破浪
出爾反爾
出類拔萃 阿其所好
打草驚蛇
大公無私
大義滅親
當(dāng)仁不讓
東山再起
多行不義必自斃
阿諛奉承
孤注一擲
固若金湯
刮目相看
汗馬功勞
青出于藍(lán)
傾國傾城
秦晉之好
秦鏡高懸
請君入甕
青云直上
罄竹難書
窮則思變
取而代之
曲高和寡
趨炎附勢
三令五申
四分五裂
死灰復(fù)燃
司空見慣
舍我其誰
身體力行
生吞活剝
時不我與
節(jié)目名稱 下載、播放
雙管齊下
水火無交
水深火熱
任人唯賢
任重道遠(yuǎn)
如火如荼
貪得無厭
談笑自若
天羅地網(wǎng)
天經(jīng)地義
天誅地滅
聽而不聞
同甘共苦
痛心疾首
外強中干
完璧歸趙
玩物喪志
先禮后兵
先入為主
洋洋得意
夜以繼日
一筆勾銷
一不做,二不休
一諾千金
一網(wǎng)打盡
一意孤行
以身試法
有志者事竟成
緣木求魚
約法三章
債臺高筑
罪不容誅
作威作福
斬草除根
招搖過市
振臂一呼
直言不諱
紙上談兵
志大才疏
志在四方
置之度外
置之死地而后生
眾口鑠金
縱虎歸山
眾怒難犯
眾叛親離
忠言逆耳
鑄成大錯
逐鹿中原
專橫跋扈
背水一戰(zhàn)(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fù)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fā)(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y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尸(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dāng)益壯(馬援)蕭規(guī)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云) 封金掛印(關(guān)羽) 單刀赴會(關(guān)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周瑜、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xù)貂(司馬倫)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胸有成竹(文與可)。
歷史典故的成語:背水一戰(zhàn)(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fù)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fā)(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y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尸(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dāng)益壯(馬援) 蕭規(guī)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一身是膽(趙云) 封金掛?。P(guān)羽) 單刀赴會(關(guān)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聲名狼藉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
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并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并命他當(dāng)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墒?,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fù)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后來秦始皇出宮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
此時本應(yīng)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并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quán)后,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
于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后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p>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畫地為牢 相傳在很久之前的社會里,人們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錯誤,就在地上畫個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懲罰,即使這樣,哪怕他身邊空無一人,他也決不會提前走出圈子半步.相傳上古時刑律寬緩,在地上畫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懲罰, 如后代的牢獄。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武王伐紂平話》卷中:“捍姬昌呴畫地為牢,刻木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p>
《封神演義》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dāng)?shù)置??!S即就在南門畫地為牢,豎木為吏,將武吉禁于此間?!?/p>
后比喻將行動限定在某種范圍內(nèi),不得逾越。撥云見日 由于殺了無賴牛二,楊志被發(fā)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
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很欣賞楊志,有心要抬舉他,恐眾人不服,下令在教場中演武,給楊志機會。楊志高興的說:“小人武舉出身,曾做過殿司制使。
這十八般武藝,自小習(xí)學(xué)。今日蒙恩相抬舉,如撥云見日一般。
楊志若得寸進(jìn),當(dāng)效銜環(huán)背鞍之報?!?楊志果然武藝高強,在教場打敗了副牌軍周謹(jǐn),又和正牌軍索超打得難解難分,看得眾人喝彩,梁中書就將他們兩個都提拔做了管軍提轄使。
“撥云見日”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tuán)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出自《水滸傳》第十一、十二回) 厲兵秣馬的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從鄭國派人來告訴秦穆公說:“鄭國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軍隊來,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對秦穆公說:“調(diào)動大軍偷襲這么遠(yuǎn)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zhǔn)備,不會有什么作為的。
而且行軍路線上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穆公不聽,派大軍東行。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遇到鄭國人弦高趕著十二頭牛要到周朝集市去賣。
弦高趕快讓人回國報信,自己將牛獻(xiàn)給秦軍作犒勞,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們要從這里路過,派我來犒勞你們,請不要嫌棄禮物輕薄。” 鄭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見杞子一伙正在整頓盔甲、磨兵器、喂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時間也長了,我們國小物乏,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杞子就逃了。
秦軍只好退了?!皡柋黢R”形容準(zhǔn)備戰(zhàn)斗。
出自《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黃河被稱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漲,百川都匯進(jìn)了黃河,黃河變得更加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黃河河神洋洋自得,認(rèn)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流而下,一直來到北海。
他向東望去,卻看不到北海的邊際。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海神感嘆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廣大,無邊無際,今天我要不來這里,我永遠(yuǎn)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p>
北海海神說:“我在天地間也只是大山里的一個小石頭,四海在天地間也就是糧倉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廣大的呢?” “望洋興嘆”比喻因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無可奈何。(出自《莊子秋水》) 出人頭地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xué)家,被人們合稱為“三蘇”,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于書讀得多,字也認(rèn)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lián),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lián)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lián)貼出之后,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zhí)K軾認(rèn)一認(rèn)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chuàng)制的字。
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rèn)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dāng)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么,便含笑而去。
蘇軾這時才感。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