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記》記載: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將衰,西渡隱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關令尹喜,清早從家里出門,站在一個土臺上(現(xiàn)瞻紫樓)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觀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泵α铌P吏清掃街道,恭候異人,果然,見一老翁銀發(fā)飄逸,氣宇軒昂,并且倒騎青牛向關門走來。尹喜忙上前迎接,通報姓名后,誠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從命,在此著寫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經》。以后,函谷關一帶的門楣或春聯(lián)都刻寫“紫氣東來”,流傳至今,表示吉祥 。 老子在函谷關著寫《道德經》時,他的坐騎青牛被當?shù)匾焕限r飼養(yǎng)著。
當時,函谷關一帶流行一種瘟疫,許多人為此斃命,郎中也無能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壞了飼養(yǎng)人。他找郎中,郎中說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飼養(yǎng)人死纏硬磨讓給牛瞧瞧,青牛氣息奄奄,郎中讓人扶起,牛站不穩(wěn),只是咳咳不止后突然咳出一個肉團(就是現(xiàn)在人說的牛黃),牛才如釋重負,張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將肉團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藥粒,發(fā)給有病關民。病人吃后馬上見輕。人們?yōu)榱烁屑だ献拥那嗯>让?,說這是仙丹。至今,靈寶還流傳有正月二十三為牛節(jié)的習俗。這天,家家門上貼著用黃紙剪成的青牛圖案,并寫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煉仙丹,家家門上貼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李成宇
1965年8月下旬
中原稱天塹,無過函谷關,
漢稱八關首,中平置元年①,
關址有新舊,相去百里三,
東自孟津起,西邊到崤山,
心吊古戰(zhàn)場,舊貌換新顏,
陜豫咽喉地,今履若平川,
險途幾百里,馳過不半天,
名勝古跡多,不及下車觀,
求學時間緊,何日方得閑?
注:①函谷關遺址在今靈寶市坡頭北,南峙巍巍秦嶺,北臨滾滾黃河。戰(zhàn)國時,秦始置關,稱秦關。漢樓船將軍楊仆“徙關于新安”,南史稱漢函谷關。函谷關為洛陽通向西方的要塞,東指洛都,西望長安,南臨澗河,北依邙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洛陽八關即:函谷關、伊闕關、廣成關、太谷關遺址、轘轅關、旋門關、孟津關、小平津關遺址。函谷關為洛陽八關之首。新函谷關為漢代中平元年置。
成語典故 (1)紫氣東來 據(jù)《史記》記載: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將衰,西渡隱居。
公元前491人,函谷關令尹喜,清早從家里出門,站在一個土臺上(現(xiàn)瞻紫樓)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觀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忙令關吏清掃街道,恭候異人,果然,見一老翁銀發(fā)飄逸,氣宇軒昂,并且倒騎青牛向關門走來。
尹喜忙上前迎接,通報姓名后,誠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從命,在此著寫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經》。
以后,函谷關一帶的門楣或春聯(lián)都肯寫“紫氣東來”,流傳至今,表示吉祥。 (2)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關著寫《道德經》時,他的坐騎青牛被當?shù)匾焕限r飼養(yǎng)著。
當時,函谷關一帶流行一種瘟疫,許多人為此斃命,郎中也無能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壞了飼養(yǎng)人。
他找郎中,郎中說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飼養(yǎng)人死纏硬磨讓給牛瞧瞧,郎中??奄奄,郎中讓人扶起,牛站不穩(wěn),只是咔咔不止后突然咔出一個肉團(就是現(xiàn)在人說的牛黃),牛才如釋重負,張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將肉團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藥粒,發(fā)給有病關民。
病人吃后馬上見輕。人們?yōu)榱烁屑だ献拥那嗯>让?,說這是仙丹。
至今,靈寶還流傳有正月二十三為牛節(jié)的習俗。這天,家家門上貼著用黃紙剪成的青牛圖案,并寫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煉仙丹,家家門上貼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3)雞鳴狗盜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好客喜賢名聲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聞,想讓孟嘗君來秦共圖大謀。派其弟涇陽君到齊國為人質,請孟嘗君入秦為相,孟嘗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
樗在秦王面前進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殺害之,又恐遭人唾罵,暫將孟嘗君囚禁起來。
回國后的涇陽君聞聽此訊,欲救孟嘗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嘗君已贈給秦王的狐白裘衣。
后一門客從狗洞進入庫房,巡夜人聽有動靜,門客學狗叫,騙走巡夜人,盜得狐白裘衣,送給幸姬。幸姬才幫忙弄到出關文書,孟嘗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關,正值半夜,當時關規(guī)是“雞鳴開關,日落閉關”。
后邊追兵將至,形勢危急。此時有一門客站在土阜上學雞鳴叫,周圍雄雞齊鳴,關吏忙開關門,孟嘗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關。
后來樗里疾追到此處,孟嘗君已出關多時了。 (4)公孫白馬 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紛紛立論,互相爭鳴,使我國古代哲學思潮非?;钴S。
當時趙國的平原君門客中有一名叫公孫龍的,想到秦國去游。那時趙國一帶的馬,正流行一種烈性傳染病。
秦國得知后,在其東大門的函谷關貼出告示:“凡趙國的馬概不得入關”。這天,公孫龍騎著白馬,來到函谷關,驗過符節(jié)就要過關。
關吏攔住說:“你人可以過關,但馬不能過關”。公孫龍不悅,“馬不能過關。
白馬非馬,怎能不讓過呢?”關吏說:“白馬也是馬呀!”公孫龍說:“難道我公孫龍就是龍嗎?”關吏被問愣了。他又說:“白馬者,馬與白也,或白與馬也,譬如說要馬,給黃馬、黑馬都行,但要白馬,給黃馬、黑馬就不行了。
這說明白馬和馬是兩回事,也是就說白馬就不是馬,為什么不能過呢?”關吏還沒明白過來,他就騎著馬過了函谷關。以后關令知道了此事,決心要治治他。
后來,公孫龍從秦國返回,公孫龍出關這天,關令故意站在關前。公孫龍被驗過符后,關令不叫公孫龍過關,說:“你要出關,請到別處過。”
公孫龍說:“自古從趙國到秦國,這個關是必經之路,我不從此過,還能從哪過?”關令說:“這里是函谷關,不是你說的關?!惫珜O龍苦笑著說:“函谷關怎么不是關呢?”關令說:“先生不是說過‘白馬非馬’嗎?”這時公孫龍才意識到遇到了對手,但又怕誤了趕路,才跪在關令跟前哀求,最后過了函谷關。
“白馬非馬”的爭論是當時哲學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說明我國古代思想家開始在思考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問題。
(5)終軍棄襦 漢景帝于公元前153年復置函谷關,下令用襦作為出入關卡的憑證。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詔舉賢士。
當時濟南有一名叫終軍的人才華橫溢,十八歲時就被選為博士弟子,與少年才子賈誼齊名,并稱為“終賈”。一天,他從濟南步行趕往長安,行至函谷關,關吏驗過符后,交還給他。
他棄之而行。關吏笑他無知。
他說大丈夫過關圖個功名,不再用這一般人用的襦。后來,終軍果然得到了漢武帝重用,也任南越大使。
重過函谷關時,關吏認出了他,說這就是當年棄襦過關的孩子,隨從大呼:“這是出使南越的大使,不許胡說?!标P吏大驚,忙跪拜送出關門。
以后,靈寶人教育孩子都肯說:“要長進,學終軍”、“有才能,當終童”。 (6)玄宗改元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就想著煉丹成仙,有許多方士道人奉獻丹藥,全家升遷。
當時陳王圭府有一個參軍,叫田同秀。一日早朝時,說他晚上夢見太上老君在函谷關丹鳳樓會見了他,老子說在他著經的地方,埋有一個桃符,誰能得到它,誰就能得天下。
玄宗聽后,馬上命田同秀帶人帶函谷關老子著經的地方,掘地三尺,挖出一個桃符,上面刻著一個“木”字,眾臣解釋為四十八。說老子可保佑玄宗坐四十八年天下。
玄宗大喜,隨即改開元號為天寶年號,立。
紫氣東來
據(jù)《史記》記載: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將衰,西渡隱居。公元前491年,函谷關令尹喜,清早從家里出門,站在一個土臺上(現(xiàn)瞻紫樓)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觀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泵α铌P吏清掃街道,恭候異人,果然,見一老翁銀發(fā)飄逸,氣宇軒昂,并且倒騎青牛向關門走來。尹喜忙上前迎接,通報姓名后,誠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從命,在此著寫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經》。以后,函谷關一帶的門楣或春聯(lián)都刻寫“紫氣東來”,流傳至今,表示吉祥。
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關著寫《道德經》時,他的坐騎青牛被當?shù)匾焕限r飼養(yǎng)著。當時,函谷關一帶流行一種瘟疫,許多人為此斃命,郎中也無能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壞了飼養(yǎng)人。他找郎中,郎中說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飼養(yǎng)人死纏硬磨讓給牛瞧瞧,青牛氣息奄奄,郎中讓人扶起,牛站不穩(wěn),只是咳咳不止后突然咳出一個肉團(就是現(xiàn)在人說的牛黃),牛才如釋重負,張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將肉團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藥粒,發(fā)給有病關民。病人吃后馬上見輕。人們?yōu)榱烁屑だ献拥那嗯>让?,說這是仙丹。至今,靈寶還流傳有正月二十三為牛節(jié)的習俗。這天,家家門上貼著用黃紙剪成的青牛圖案,并寫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煉仙丹,家家門上貼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雞鳴狗盜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好客喜賢名聲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聞,想讓孟嘗君來秦共圖大謀。派其弟涇陽君到齊國為人質,請孟嘗君入秦為相,孟嘗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進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殺害之,又恐遭人唾罵,暫將孟嘗君囚禁起來。回國后的涇陽君聞聽此訊,欲救孟嘗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嘗君已贈給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門客從狗洞進入庫房,巡夜人聽有動靜,門客學狗叫,騙走巡夜人,盜得狐白裘衣,送給幸姬。幸姬才幫忙弄到出關文書,孟嘗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關,正值半夜,當時關規(guī)是“雞鳴開關,日落閉關”。后邊追兵將至,形勢危急。此時有一門客站在土阜上學雞鳴叫,周圍雄雞齊鳴,關吏忙開關門,孟嘗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關。后來樗里疾追到此處,孟嘗君已出關多時了。
1. 東周時期,函谷關關令是當?shù)厝艘病?/p>
一天早晨,尹喜從家里出來,在門前的一個土臺上往東遠眺。望見對面源岸上霞光萬道,一輪紅日噴薄欲出。
這本是很平常的自然現(xiàn)象,善觀天象的尹喜卻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不平常,紅光之前有一團紫氣繚繞徐徐向西移動,在黃河南岸,弘農河畔,紫色漸漸的越聚越濃。以至於層巒疊嶂之間,云霞蒸蔚,景色異常美麗壯觀。
尹喜眼觀天象,即興打了一卦,細推卦理,不由欣喜若狂:"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 2.於是他趕緊下了土臺,吩咐手下打掃庭院,清掃街道,準備迎接圣人。
并告訴門人,凡有與眾不同的人來都要留下來,好好招待,而且還要馬上向他報告。布置好后,尹喜沐浴更衣,靜候圣人。
當時周朝的柱下史(相當於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長)老子李耳,因不滿朝庭腐敗,諸候相爭,辭宮不做,離開洛陽,打算經函谷關西去,過隱居生活。老子皓首長須,神彩奕奕,倒騎青牛來到函谷關前。
守門關吏見此人與眾不同,立刻報告關令尹喜。 3. 尹喜趕忙來到關前,將老子迎到客舍,共進餐膳。
二人邊吃邊敘,談得很投機。函谷關一帶景色秀麗,尹喜關令又極力挽留,老子就留下來,寫出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經》后才離關西去。
后人在老子著經的地方建了太初官,又在尹喜觀看紫氣東來的地方建了瞻紫樓。
函谷關,《辭?!分薪忉屨f:“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焙?,是指盛物的匣子或套子,形容幽深、封閉。
據(jù)《考古通論》記載:“關塞起于殷。周,稱桃林地為桃林塞。周武王伐殷,出函谷大會諸侯于孟津,克商,放牛于桃林,即設專門管理關塞的‘司險’,桃林塞已成為重關……”可見,函谷關始建于周初。
函谷關,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后西東移,漢關位于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位于洛陽新安縣,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里曾是戰(zhàn)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里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里朝圣祭祖。
函谷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函谷關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zhàn)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wèi)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zhàn)”,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zhàn)”,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qū)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余篇。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函谷關古文化旅游區(qū),位于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qū)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圣宮、道家養(yǎng)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余處。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谷圣地,道家文化的發(fā)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fā)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外。
老子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他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云游。
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墒钱斔览献右鲫P去云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聽后,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后,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jù)說,這篇著作就是后來傳世的《道德經》。
擴展資料:
人物介紹
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文始真人、關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將軍、哲學家、教育家,甘肅天水人,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歷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
《莊子·天下》把他和老子并列,稱為“古之博大真人”
官至周代大夫,時任大散關令,后遇老子,授其千古奇書《老子五千言》即今日之《道德經》。后跟隨老子西出散關,化胡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尹喜
函谷關,《辭?!分薪忉屨f:“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焙侵甘⑽锏南蛔踊蛱鬃?,形容幽深、封閉。
據(jù)《考古通論》記載:“關塞起于殷。周,稱桃林地為桃林塞。
周武王伐殷,出函谷大會諸侯于孟津,克商,放牛于桃林,即設專門管理關塞的‘司險’,桃林塞已成為重關……”可見,函谷關始建于周初。 函谷關,“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
道在深谷,東西數(shù)百里“馬不并轡,車不方軌”,兩壁陡峭,樹木遮天蔽日,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古代舉足輕重的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這里發(fā)生了很多有重大影響的戰(zhàn)爭。比如:虢公敗戎。
公元前658年,晉獻公賄賂居住在驪山一帶的犬戎從西邊攻擊虢國,犬戎兵至桑田(今函谷關鎮(zhèn)稠桑村),虢公率領伏兵從函谷古道兩側殺出,居高臨下,犬戎大敗而逃;五縱攻秦。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推舉楚懷王為縱約長,第一次聯(lián)合伐秦。
聯(lián)軍攻到函谷關,被秦軍擊退,“五國之師皆敗走”;楚漢爭關。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攻入武關滅秦,還兵守函谷關以拒項羽。
兩軍大戰(zhàn),項羽終破關入駐鴻門;西原大戰(zhàn)。公元756年,唐將哥舒翰與安祿山叛軍鏖戰(zhàn)西原(函谷關西的原上)。
唐軍被誘入函谷之中,遭受伏兵火攻,大敗。在抗日戰(zhàn)爭中,函谷關也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1944年4月,日本僅略軍發(fā)動了“河南會戰(zhàn)”,短短20余天時間,就由洛陽攻到靈寶縣城(大王棗靈鎮(zhèn)、老城西北的黃河岸邊,現(xiàn)已被三門峽水庫淹沒),中國軍隊據(jù)守函谷關及衡嶺原重創(chuàng)日軍,斃傷日軍包括聯(lián)隊長、團長2000余名。少數(shù)日軍竄至閿鄉(xiāng)隨即撤出,終未能西進一步。
古往今來,函谷關都是連通秦豫的必經之地,很多名人墨客在此留下了遺聞傳說,名句名篇?!鞍遵R非馬”、“終軍棄繻”、“雞鳴狗盜”“紫氣東來”等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
自漢代至明、清,流傳下來的有關函谷關的詩篇達數(shù)百首之多,其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貴妃楊玉環(huán)的詩篇,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岑參、韓愈、韋應物、元好問、李清照、辛愿等詩文巨匠的杰作。最有名的是老子李聃騎青牛過函谷關,應關令尹喜之邀,著寫了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道德經》五千言。
后來,《道德經》被道教奉為經典,函谷關也因此成為道教信徒朝圣祭祖的圣地。 以上所說的函谷關,是故函谷關,也叫秦函谷關。
另外,稱函谷關的還有兩處,一處是魏函谷關,在秦函谷關北約十華里的黃河岸邊。史書上說,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西征張魯、馬超路徑弘農,見函谷關古道崎嶇難行,糧草轉運困難,命大將許褚于黃河岸邊另辟新道,即當年的“曹操運糧道”。
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弘農太守孟康在運糧道的入口處新建關城,號大崤關,又名金陡關,后來人稱魏函谷關。此關的關樓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
另一處函谷關在新安縣東一華里的地方,稱作漢函谷關、又名新函谷關,為漢武帝時的樓船將軍楊仆所建。當時都城在長安,人們以居關內為榮,居關外為恥。
楊仆是宜陽人(當時宜陽屬新安),恥為關外人。便上書漢武帝,于元鼎三年(公元114年),盡捐家資,將函谷關遷于新安。
此關樓目前尚存。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