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yè)毫無成就。
2、后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huán)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jīng)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zhàn)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zhàn)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shù)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jù)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合):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tǒng),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七禽孟獲
三國中期,蜀國占據(jù)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于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
紙上談兵
原為戰(zhàn)國時期趙國將領趙括書讀兵書卻生硬套取不思變通,導致長平大敗
在三國里指馬謖街亭一役,自認為飽讀兵書一意孤行,而失去街亭從而導致失去戰(zhàn)機的事情.
后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論而不切實際導致失敗.
空城計
三國時期,蜀兵敗而退,諸葛武侯在手下無兵的情況下,彈奏撫琴大開城門迎接追來的司馬懿,司馬懿恐有疑兵而不敢冒進,后撤退.
后比喻在自己陷入危機的時刻,利用周圍環(huán)境造成假象,令對手不敢輕進.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吳國呂蒙,自幼刻苦,習武讀書.后成為吳國將軍,令孫權震驚,孫權很難想象得出此人就是當年那個吳下阿蒙了.
破釜沉舟
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近義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zhàn)、決一死戰(zhàn)
反義詞:優(yōu)柔寡斷、瞻前顧后、舉棋不定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p>
例子: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tǒng)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xiāng)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tǒng)統(tǒng)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拼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jīng)過連續(xù)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后,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tǒng)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退避三舍 洛陽紙貴 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 后來居上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驪得珠 望洋興嘆 掩耳盜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請君入甕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栗
不學無術 雞鳴狗盜 勢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脫穎而出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精衛(wèi)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過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門可羅雀 寸草春輝 天衣無縫 不名一錢
未雨綢繆 出爾反爾 樂極生悲 樂不思蜀 禮賢下士 對牛彈琴 曲高和寡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囫圇吞棗 投筆從戎 敝帚自珍 余音繞梁
杯弓蛇影 畫龍點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氣 夸父逐日
拋磚引玉 圍魏救趙 過門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斷流 為虎作倀 一衣帶水
推敲 車載斗量 分道揚鑣 開卷有益 天經(jīng)地義 井底之蛙 馬革裹尸
1.退避三舍 晉文公重耳 春秋時期 打敗楚,使晉文公越升霸主.
2.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 春秋末年 富興越國
3.圍魏救趙 孫臏 戰(zhàn)國時期 打敗魏軍
4.指鹿為馬 趙高 秦朝 使秦二世更加依賴趙高
5.朝秦暮楚
6.破釜沉舟 項羽 秦朝 使秦勢力從利轉弊
7.四面楚歌 項羽劉邦 楚漢爭霸 使項羽大敗
8.三顧茅廬 劉備 東漢末年 使劉備勢力興盛
9.草木皆兵 符堅 東晉 使東晉政權更加穩(wěn)固
10.投筆從戒 班超 東漢時期 加固東漢對西域的統(tǒng)治
一網(wǎng)打盡
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兩兄弟。夷吾得秦國和齊國的幫忙,登上國位,就是晉惠公
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兩派,擁護惠公的一派以卻茅和呂省為首。暗里擁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鄭為首。可是這班人對晉惠公個人來說都是有功的。當丕鄭到秦國去公干的時候,惠公藉故殺了里克。丕鄭回來后,心里很恐懼,深怕自己也給惠公殺掉。可是事情倒沒什么對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來。當然,他心里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黨,商量趕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來見丕鄭。他從午間等到深夜,才見著丕鄭。丕鄭問他有什么事情,屠岸夷告訴他,惠公要殺他,所以請丕鄭相救。
丕鄭說:“你去叫呂省救你吧!”屠岸夷說:“呂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們的血,吃他們的內呢!”丕鄭不大相信。屠岸夷還獻議了怎樣怎樣推翻惠公的辦法。丕鄭聽了,大聲喝道:“是誰教你來說的!”屠岸夷見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頭,鮮血之流,對天發(fā)誓說:“天老爺在上,我如有三心兩意,叫我全家都死光?!边@么一來,丕鄭就相信了,跟著丕鄭這一伙人密謀了。他們寫了一封信給重耳,請他準備回來。丕鄭、共華、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簽了字。
屠岸夷把信貼胸的帶走了。第二天,他們上朝,惠公問丕鄭說:“你們?yōu)槭裁匆又囟??”丕鄭這一班人都吃了一驚,心知不妙,都給縛去軟了頭。這九位反對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網(wǎng)打盡了。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y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云) 封金掛?。P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退避三舍:春秋, 楚王,晉文公,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臥薪嘗膽:春秋, 勾踐,夫差, 形容人刻苦自勉 圍魏救趙:戰(zhàn)國, 孫臏,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使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 指鹿為馬:秦二世在位時,秦二世,趙高,比喻黑白混淆,是非顛倒 朝秦暮楚:戰(zhàn)國,兩個諸侯大國,比喻人反復無常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項羽,比喻拼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四面楚歌:秦朝末年,項羽,應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后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的境地 三顧茅廬:東漢末年,劉備,諸葛亮,對人才不舍追求,誠心誠意 草木皆兵:東晉,符堅,應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 投筆從戎:東漢,班超,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
成語故事練習題智慧小木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物極必反,數(shù)窮則變,此理之常也?!虿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開心一練一、我會寫得又美觀又正確。kuā kǒu sāi bāng wéi guān fèng lù yǎn zòu ( ) ( ) ( ) ( ) ( )chuō chuān pèi fú shén yùn qiáng bì bī zhēn ( ) ( ) ( ) ( ) ( )二、我會造句。
……總是…… ……不要……而要…… 三、還其原貌,把詞語補充完整。張口( )舌 驚嘆不( ) 烏云( )布 張牙( )爪 點( )之筆 電閃雷( ) ( )不舍 名( )其實四、我能說說下面成語的意思。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五、我會按要求寫成語。1.出自寓言故事: 、、、。
2.出自歷史故事: 、、、。3.出自神話故事: 、、、。
六、給下面的話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古時候 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說 我的盾堅固得很 隨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 又舉起自己的矛夸口說 我的矛銳利得很 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開心閱讀。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