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
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2-3]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懸梁刺股
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梁上,一頭束在頭發(fā)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發(fā),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xù)讀書學習。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字季子,戰(zhàn)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里(洛陽李樓鄉(xiāng)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chǎn),置辦華麗行裝,去秦游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shù)逐步統(tǒng)一中國,未被采納。
由于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國。這次終于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并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lián)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guān)達15年之久。
1、車胤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里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鄲?。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
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里。這么多蟲子發(fā)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jīng)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于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2、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匡衡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墒羌依锖芨F,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里沒有錢買燈油,怎么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墻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后來做了宰相。
4、陳平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chǎn),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fā),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
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shù)貍鳛槊勒?。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yè)。
5、蘇秦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
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
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p>
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鑿壁偷光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2-3]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司馬光砸缸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懸梁刺股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梁上,一頭束在頭發(fā)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發(fā),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字季子,戰(zhàn)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里(洛陽李樓鄉(xiāng)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chǎn),置辦華麗行裝,去秦游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shù)逐步統(tǒng)一中國,未被采納。
由于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
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
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國。這次終于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并手握六國相印。
蘇秦締約六國,聯(lián)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guān)達15年之久。
1、一鼓作氣(曹劌 guì)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
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p>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shù)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p>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一飯千金(韓信)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庇郑骸靶胖羾?,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p>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吳泰伯是周文王的老伯父,吳泰伯兄弟三人,最小的就是王季歷,王季歷的兒子就是周文王。
吳泰伯三兄弟的父親太王,很喜歡這個小孫,說他將來大了有用,到了太王有病,吳泰伯對他的二弟仲雍說:“我們跑了吧,我們跑了,父親可以把王位讓給王弟,將來就可以傳給小孫,可以完成父志?!币虼怂麄儍蓚€人就跑了。
伯夷、叔齊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之二子,父親要把王位傳給叔齊,父死了,伯夷說:“父親要你繼位,你繼位吧!我跑了?!笔妪R說:“你是哥,我是弟,你不做,我也不做?!?/p>
也跑了,君位讓給了中間的一人。遇到周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從路上大軍旁站出,扣馬而諫,說:“你不該去伐紂,你是臣,他是君,此其一。
你父親剛死,該守孝,不該去打仗,此其二。周武王的手下要把兩人拿下,幸而姜尚說:“這兩人是義士,放了他們吧!”放了以后,周朝得了天下,可是這兩人說:“我們不贊成?!?/p>
但大勢已定,他們不吃周粟,到山上采薇而食,終于餓死在首陽山。伊尹 伊尹有志肯負責,積極向前。
他生的時代也是一個亂世,夏之末,商之初,他五就桀,五就湯,夏桀哪能用伊尹。伊尹為要使這個社會變成一個像樣的堯舜之世,一次去了不得意,再去,再不得意,三去,四去,五去。
他從桀處回來,到了湯處。商湯也不能得知他,他只是耕于有草之野一農(nóng)夫,五次到了湯哪里,終于當了一個廚師,湯極滿意他的烹調(diào),慢慢同他談談,覺得他了不得,以后便幫助商湯平天下。
湯死了,下一代太甲繼位,不行,伊尹說:“你這樣怎可做皇帝?!卑阉P(guān)閉起來,說:“我來代替你?!?/p>
太甲后來懺悔了,伊尹說:“你回來吧?!庇职鸦饰唤唤o他。
柳下惠 柳下惠,魯人,同人最和氣,在魯國做了官,罷免了又起用,又罷免,如是者三。這和伊尹不同,倘伊尹罷免了,還要自己向上爬。
也和伯夷不同,伯夷是請不到的,一些條件不合,他絕不來。柳下惠那時代已是春秋時代,列國交通,有人勸他,你在魯國不能出頭,何不到別的國家去?但柳下惠答道:“直道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我只要直道,同樣不合時?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還是會罷免,若我能改變,枉道事人,我在魯國也可以得意,可見柳下惠外和內(nèi)直。
圣人,百世之師,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qū)挕?/p>
孟勝 楚國有一貴族陽城君,他自己身在楚國朝廷做官,慕墨家之名,請孟勝為他守城。楚國大亂,陽城君被殺,楚國朝廷派人來,叫孟勝叫出陽城。
孟勝說:“我奉陽城君命守這城,沒有陽城君命就不交?!彼麑W生勸他,他說:“我不死,不能算為一墨者,將來也再沒有人看得起我們墨家了?!?/p>
他學生說:“你是墨家老頭子,不該死?!彼蓛蓚€學生去齊國,告訴他們說:“我這鉅子之位,傳給齊國的田襄子。”
這兩個人去了,楚國派兵來攻城,孟勝死了,他學生百八十人相隨而死。兩人到了齊國,告訴田襄子,傳了鉅子位,便要回去。
田襄子說:“你們不能回去,應留在這里?!眱扇瞬豢?,田襄子說:“現(xiàn)在的鉅子是我,你們該聽我的話?!?/p>
兩人說,別的都可聽,這話不能聽。就回去自殺了。
子路 子路在衛(wèi)國,衛(wèi)國亂了,子路進城去討亂,被人把帽子帶打斷,子路說:“君子當正冠而死?!闭驹谀抢铮煤冒衙弊訋ЫY(jié)正,亂兵刀矢齊下,就這樣死了。
田橫 漢高祖派韓信把齊國打垮,田橫逃在一海島上,漢高祖即了皇帝位,聽說田橫在海島上,派人向田橫說,你來,大則王,小則侯;不來,當然不客氣。田橫告訴他手下兩人說:“從前我與漢王同為國君,現(xiàn)在他是天下之主,我到他那里拜他稱臣,就不必了?!?/p>
他說:“漢王要見我一面,從此地過去不過三十里,快馬一忽就到了。你們把我的頭拿了去,他看我還如活時一般,豈不就好了嗎?”田橫自殺了,兩人帶著她的頭,到了洛陽見漢高祖。
漢高祖大驚說,這哪是我的意呀!于是以王者之禮葬田橫,田橫下葬了,跟著田橫來的兩個人自殺了。漢高祖更為驚嘆說:“田橫真是一了不起人,他手下有這樣二士,我聽說在海島上還有五百人,趕快請他們回來?!?/p>
海島上這五百人知道田橫死了,也就集體自殺了。蘇武牧羊 蘇武出使匈奴,匈奴人看中他,勸他留下,蘇武不答應。
匈奴人把他幽置在地窖中,沒有飲食,蘇武啃雪與旃毛并咽。幾天沒有死,匈奴人更敬重他。
送他去北海,即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去牧羊,是公的 羊。說,等羝羊生生小羊,就放你。
蘇武在那里掘野鼠和吃草為生,這樣他就一留十九年。手中持漢節(jié),始終不屈。
在匈奴,有他一好友李陵,李陵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軍事奇才,以五百步兵對抗八萬匈奴騎兵。匈奴下令:“這人須活捉,不許殺了?!?/p>
結(jié)果李陵被擒,降了。衛(wèi)律、李陵都來勸蘇武,蘇武不為動。
馬援 馬援是光武中興時代一位將軍,光武中興集團,大多都是他的的太學同學。馬援確是西北一個畜牧的人,牧牛為生。
馬援有幾句話一向流傳,他說:“大丈夫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倍R援也真能做到此八字。
他從事畜牧業(yè),正是他窮時,但他又了馬牛羊幾千頭時,種田積谷幾千斛,在邊疆成了一個大財主,他又說。
孫子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
生卒年代不詳,大約與儒學創(chuàng)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屬于同時代而略晚。孫子是齊國貴族和名將的后裔。
他的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fā)生內(nèi)亂,陳完便逃奔至齊國避難,改稱為田完。
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曾經(jīng)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zhàn)爭中立下了戰(zhàn)攻,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孫”為姓,以表示對田書嘉獎。公元前532年,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
在吳國,孫子結(jié)識了伍子胥。據(jù)《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載,在諸候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yè),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
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經(jīng)過伍子胥七次向吳王推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孫子晉見吳王之后,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后,贊不絕口。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為考察孫子的統(tǒng)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zhàn)斬美姬”的故事。
吳宮操練之后,吳王任命孫子為上將軍,封為軍師。從此,孫子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fā)展軍力。
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子、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子采取“迂回奔襲、出奇制勝”的戰(zhàn)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qū)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chuàng)楚軍。
接著五戰(zhàn)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鞍嘏e之戰(zhàn)”后,楚國元氣大傷,漸漸走向衰落,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于孫子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候,孫子與有力也”。
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guān)鎮(zhèn)東城路)。曾為漆園吏,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xiàn),標志著在戰(zhàn)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jīng)發(fā)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視權(quán)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p>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
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
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鼻f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愿死后留骨而貴,還是寧愿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p>
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
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xiàn),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
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cè)視,怵懼而過了,這并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xiàn)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賈誼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賈誼出生,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quán)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賈誼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讀書習文為主。18歲時,他便以能誦詩書擅寫文章而聞名于郡中。
當時的名士河南守吳廷尉欣賞他的才學俱優(yōu),將他列置門下。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恒即位。
聽聞河南守吳公頗有學識,且政績卓著,便征召。
"屈原發(fā)米:憫人為小愛,憫國為大愛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釋義】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給貧苦的百姓。
【歷史典故】
詩人屈原在幼年時期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時正逢連年饑荒,屈原家鄉(xiāng)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時有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見之不禁傷心落淚。
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見狀,紛紛拿來碗瓢、布袋接米,將米背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親便發(fā)現(xiàn)家中糧倉中的大米越來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里,他發(fā)現(xiàn)屈原正從糧倉里往外背米,便將屈原叫住,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進了石縫里。
父親沒有責備屈原,只是對他說:“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窮人,如果你長大后做官,把楚國管理好,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自此屈原勤奮治學,成人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為官,管理國家大事。他為國、為民盡心盡力,被后世之人稱頌,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轉(zhuǎn)為大善。
更多知識點可關(guān)注下北京新東方中學全科教育的高中語文課程,相信可以幫助到你。
古人刻苦學習的典故匡衡鑿壁: 匡衡是漢時人.他從小時家境貧寒,但極其好學。
知道同縣大姓藏書甚豐,他就去做大姓人家的幫傭,不要他們的報酬。主人感到驚奇,就說:“為何不要報酬?”衡說:“愿得藏書遍讀之。”
主人很感動地就把書給他看,有時夜讀無燭,他就鑿穿墻壁,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孫敬懸梁: 孫敬是漢時人,他好學不倦,為了戰(zhàn)勝睡神的來臨,凡是晚上讀書,都把頭發(fā)用繩子系在房梁上,如果睡了,頭發(fā)被繩子一拉就醒過來。
這樣,就可以繼續(xù)讀書了。張儀折竹: 張儀是戰(zhàn)國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年輕時曾經(jīng)替人家抄書。遇到?jīng)]有見過的好句,就把它寫在掌中或大腳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了冊子。
任末燃蒿: 任末是宋代人,他勤奮好學,編茅草,在竹木間建起小草屋,削柴做筆用,到了晚上,就燃蒿以照明讀書其求學精神,實在感人。鄭虔貯柿: 鄭虔年少時喜歡書法,這家境不佳,無錢買紙,常在慈恩寺前掃柿樹葉子,用來寫字。
由于勤奮,長大后有所成就。唐玄宗建廣文館,請鄭虔當博士,人稱“廣文先生”。
懷素種蕉: 唐代和尚懷素善書法,尤長草書。他家境是貧寒,買紙困難,因而在房子前面種幾棵芭蕉,取葉代替紙張,用來練習書法。
他的家叫“綠天庵”,稱種芭蕉為“種紙”。歐母畫荻: 歐陽修四歲時就死了父親,孤兒寡母生活十分困難。
他的母親守節(jié)教子,沒錢買筆,就用蘆葦桿在地上寫寫畫畫,教兒子認字。歐陽修也十分刻苦讀書。
后來中了進士,文章名冠天下。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其他五家差不多都出自他的門下。
柳母和丸: 唐朝柳公綽的夫人韓氏,家法嚴格整肅,是當時官宦人家的楷模。為了兒子們深夜學習有精神,她用苦參、黃連、熊膽研制成粉末,制成藥丸,讓孩子們含在口中提神。
紀昌學射: 紀昌向飛衛(wèi)學習射箭之術(shù)。衛(wèi)告訴他:“學射須先學會不眨眼?!?/p>
紀昌回家后,每天躺在織布機下,睜著眼年梭子穿動。三提之后,錐尖要觸到眼睛也不會眨眼。
飛衛(wèi)又對他說:“要視小如大,視微如著,然后再來告訴我。”紀昌以馬尾懸虱子在窗戶前面,天天看它,虱子慢慢變大了。
三年之后,再看虱子就象車輪一樣,看其它東西大得象山一樣。這時,他可射虱心而馬尾不斷。
這是苦練的結(jié)果。 謳歌理想,抒發(fā)悲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功業(yè)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xiàn)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p>
(《上李邕》)。 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于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quán)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xiàn)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愿阿諛奉迎,也不屑于與俗沉浮?,F(xiàn)實的黑暗使他 李白圖片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tài)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
其表現(xiàn)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云,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卷一切。
表現(xiàn)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愿望。 揭露現(xiàn)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
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驕縱,宦官權(quán)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fā),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
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nèi)涵,并富于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征。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xiāng)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xiàn)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6]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 李白行吟圖[7]擇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xiàn)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xiàn)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jié)制地抒發(fā)感情,表現(xiàn)他的喜怒哀樂。對權(quán)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diào)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
1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
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guān)羽,派部將潘璋把關(guān)羽殺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
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位開玩笑說: “現(xiàn)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p>
呂蒙答道: “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2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p>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p>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
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
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必須?jīng)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3戰(zhàn)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jīng)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zhì)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quán)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yǎng)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便都養(yǎng)有門客數(shù)千人,呂不韋也養(yǎng)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quán)。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
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余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經(jīng)典。
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4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
那時侯,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
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
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5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
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
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6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p>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