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囤遺址不久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實,除了這3處遺址,在我國西南地區(qū)還遍布著大量土司遺址,分屬多個少數(shù)民族,刻著當?shù)厣鐣v史發(fā)展的烙印。下面就是一些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土司遺址。
1.廣西忻城莫土司衙署(壯族)
在廣西來賓市忻城縣的翠屏山下,有一處莫土司衙署。它始建于明萬歷十年(1582年),由忻城第八任土司莫鎮(zhèn)威完成衙署主體建筑,后經(jīng)歷任土司拓建,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土司衙署建筑群,占地4萬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土司衙門、莫氏祠堂、土司官邸、大夫第、三界廟等。它是全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壯族土司建筑群,被譽為“壯鄉(xiāng)故宮”。雖然莫土司衙署的建筑歷史上曾遭多次破壞,現(xiàn)已是后世在原址上的仿造重建,但它仍然是研究土司制度和壯族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建筑實物。
2.云南廣南儂氏土司衙署(壯族)
廣南壯族土司始于元,盛于明、清,消亡于民國,由儂氏家族世襲27代近700年之久。儂氏土司衙署占地1.1萬多平方米,曾有古建筑100余間,但大部分建筑已經(jīng)被拆除或改作他用了。現(xiàn)存最完好的建筑是公堂(議事廳)。清朝時期,地方土司衙署的議事廳只能建五開間,但儂氏衙署卻建成七開間,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3.云南梁河南甸宣撫司署(傣族)
宣撫司署是中央政權在邊疆設置的統(tǒng)治政權機構,宣撫使也就是土司。與傳統(tǒng)傣族竹樓式建筑風格不同,南甸宣撫司署是經(jīng)典的漢式風格,各大堂均為五開間土木結構,只不過公堂上懸掛的大匾不是“明鏡高懸”,而改成了“衛(wèi)我邊陲”。南甸宣撫司署又被稱為傣族的“小故宮”。
4.云南孟連宣撫司署(傣族)
孟連宣撫司署是刀氏土司的府第,明永樂四年(1406年)正式建立土司制度,延續(xù)到民
國時期,歷經(jīng)500余年。這座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融傣、漢建筑特色為一體,其正廳有“金色王宮”之稱,裝飾華麗,金色的柱子和斗拱交相輝映。
5.貴州畢節(jié)大屯土司莊園(彝族)
在烏蒙山的崇山峻嶺中,有一處氣勢恢宏的建筑群,這就是國內僅存較為完整的彝族土司莊園之一——大屯土司莊園。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占地5000余平方米,建筑群依山而建,逐級升高,分左、中、右三路,各路皆有三重堂宇,既相通又獨立??上У氖牵笸屯了厩f園曾毀于大火,現(xiàn)有建筑是在原有基礎上修復的。
6.湖北恩施容美土司遺址(土家族)
容美土司為田氏世襲,田氏為容米部落受姓后之沿襲。據(jù)考證,容米部落可能是一個以女性為首領或具有母系氏族社會遺存的原始部落,是古代巴人的一個分支。該部落曾處于世外桃源長達1600多年,直至元至大元年(1308年)才始有記載。容美土司城為明萬歷年間所建,現(xiàn)有大堂、二堂、閱兵臺、跑馬場、花園、土牢等遺存,占地1.5萬平方米。
7.四川馬爾康卓克基土司官寨(藏族)
卓克基土司官寨建于1912年,是末代土司索觀瀛繼承土司官職時所建,總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系典型的嘉絨藏族建筑風格。整座建筑由4組碉樓組合而成封閉式的四合院,院內中心部分為天井。土司一般有撫慰型、政務型、羈縻衛(wèi)所型和僧官型等4個類型,而藏族土司幾乎是唯一的能集完整4個類型于一體的土司,比如索觀瀛就控制了轄區(qū)全土的政教大權。1935年7月,紅軍長征經(jīng)過此處,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領導人進駐土司官寨,并在土司議政廳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討論民族地區(qū)的有關問題,通過了《告康藏西番民眾書》。
8.四川小金沃日土司官寨(藏族)
“ 沃日”是藏語“領地”的意思,自乾隆年間受封“安撫司”,至末代土司楊春普共歷23代土司。百年前一度鼎盛的沃日土司官寨現(xiàn)僅存南經(jīng)樓和碉樓。經(jīng)樓是石木結構,為五層三重檐、四角攢尖頂?shù)膯误w建筑,系漢藏風格合一建筑,內部的佛教壁畫僅存殘塊。碉樓由下往上呈臺錐形,通高19米,碉身結構牢固,是嘉絨藏區(qū)石木結構的又一典范。
請到「后臺-用戶-個人資料」中填寫個人說明。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