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即今蘇州之別稱。明代中葉以來,蘇州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形成了以祝允明(1460~1526)、文徵明(1470~1559)為領(lǐng)袖,以陳淳(1483~1544)、王寵(1494~1533)等為中堅,包括徐有貞(1407~1472)、沈周(1427~1509)、李應(yīng)禎(1431~1493)、吳寬(1435~1504)等前輩和文彭(1497~1573)、文嘉(1499~1582)、王榖祥(1501~1568)、彭年(1505~1566)、許初(?~1573)、錢榖(1508~1578)、周天球(1514~1595)、陸師道(1517~1580)、王登(1535~1612)等后輩在內(nèi)的書法群體。
“吳門書派”特征。
1.肇啟后衍的歷史特征。在中國書法史上,明中葉,中國書壇就是“吳門書派”,他們扛鼎一個歷史時期,論及書法,非吳莫屬,盡歸吳地。書法藝術(shù)、名望和成就興旺明中,肇啟后衍。
2.總體特征。至明中葉,書界對臺閣體書法的危害有所認識,“吳門書派”轉(zhuǎn)而師法晉唐,取向暢懷適意、抒發(fā)個人情感的書風,書風求變,但不徹底;職業(yè)書畫,“吳門書派”的幾位代表人物,基本以書畫為職業(yè),而且以書畫收益為主,以書畫技藝謀生,這在以前是罕見的;以書體全能為尚,諸位代表人物均以篆隸草真行無一不能為尚,原因是需要迎合求售,迎合“好看”;求變而式微,他們的書法出自帖學、碑刻,當時的書風也是尚“帖”,再加之書法藝術(shù)市場需求的傾向,所以他們的書法難脫“帖”、“碑”窠臼;尚態(tài),他們的書法偏愛工整,字與字互不連屬,即使有成就的行草書也不連屬,所以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態(tài)”的評價。
3.各自特征。
祝允明,書法造詣很深,書學廣博,各體皆能,蜚聲藝壇,用心之作,精彩難以企及,如《書法大字典》選入的法字,書法不拘一格,縱橫散亂,但時出病筆。
文征明,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以行書、楷書為人稱道,名重海內(nèi)外,書風嚴謹,小楷精細工整,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tài)端莊,風格清秀俊雅,行書也是筆筆工整,又因之享年近90,年高望重,門生眾多,書法藝術(shù)對后世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但略顯法度有余。
王寵,其書出自王獻之,疏拓蕭散,拙樸中現(xiàn)風神,擅長行楷書,楷書來源于智永、虞世南,以拙取勝,拙中帶巧,秀媚瀟灑。
有人認為,文征明、王寵的筆下,有沉著少飛動,祝允明則有飛動少沉著,有人以同時期吳地陳道復的書法與諸位比較,得出陳道復有文征明的醇古,無其規(guī)正;有祝允明的放逸,無其粗野;有王寵的高雅,無其板拘,也能看出幾位在書法上的區(qū)別。
陳道復書畫學于文征明,書法用筆多用中鋒,特點是方中有圓,圓中寓方,欹正相生,險中求穩(wěn),氣沉力勁,勢強意活,真,即天真爛漫;縱,率意縱筆;逸,少有逸氣,是其特點。
請好評采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8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