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由多個邦組成、是一個邦聯(lián)國家(聯(lián)邦與邦聯(lián)不同)、但它也屬于英聯(lián)邦(其他的還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
印度沒有統(tǒng)一的語言和文字、雖然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很多邦都有自己的語言。
印度的種姓制度(一種封建體制)非常嚴重、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矛盾、高種姓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社會資源、低種姓的人面臨著很多的不公平。曾經(jīng)有一位中國的大學生接觸過來自印度的留學生、這名印度學生在中國學習生活的一段日子里從來沒有洗過碗、原因就是他是高種姓的人、不能做洗碗這種“下賤”的事情。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是一種約定成俗的東西、但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必然會演變成為一個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jīng)發(fā)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guī)劃和建筑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qū),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xù)了幾百年之后逐漸衰落,于公元前18世紀滅亡。
古印度是指整個印度次大陸及附近地區(qū)。因為這一地區(qū)不但在地理位置上與亞洲其它地區(qū)相互隔離,而且形成了區(qū)別于其它地區(qū)的獨特的文化。
具體到國家上,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即所有南亞國家。
需要指岀的是,四大文明之一古印度文明,在印度河流域,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內(nèi)。釋迦牟尼(佛佗)則誕生于今天的尼泊爾。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chuàng)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古代印度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最顯著的是其宗教性。
古中國和古印度最大的區(qū)別,我認為是“古印度從來沒有真正實現(xiàn)過完全上的統(tǒng)一或大一統(tǒng)”。即使古印度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幾個曾經(jīng)輝煌和有影響利的王朝,但始終沒有統(tǒng)一過印度全境。在“統(tǒng)一”這一點上,雖然古中國歷史上也有過“分裂”,但最終無不是被新崛起的強大王朝所統(tǒng)一。
到如今最直接的表現(xiàn)和影響,就是古印度文明出現(xiàn)了斷裂,而中華文明卻可以一直持續(xù)到今天。我想,這就是“大一統(tǒng)”的豐功偉績和對歷史的深刻影響。
古印度最早的統(tǒng)一的時間是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期)。古印度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間,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阿育王在位時,孔雀帝國正處于最強盛的時期,他統(tǒng)一了除南端以外的整個印度半島。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并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xiàn)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gòu)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雖然是一個多種姓的、歷史包袱較沉重的國家,但依然為世界文化留下了獨特風格的遺產(chǎn)。
古印度指古代南亞地區(qū),是一個地理概念,包括現(xiàn)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尼伯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以古印度王朝為主體。
古印度可謂世界人種的大熔爐。
古印度人是什么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于身體特征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杰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jù)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于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征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fā)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譯亞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后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qū)的金發(fā)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5、東亞人種
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nèi)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
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qū)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杰德崗等地。主要有矮黑人、原始奧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說得確切些,就是三大人種(黃種、黑種、白種)都有,方言竟多達200種以上,所以古印度居民的構(gòu)成比較復雜。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4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