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澤、測硬度、利用放大鏡觀察、聽聲響、看斷口翡翠合成的怎么分出來。
1.觀光澤:人工合成玉器,都是采用玉石粉與混合化學物,經(jīng)過高強凝固劑高溫加壓而成,成色新、料子勻這是這類仿制品的最大特征。天然石料顏色油潤光亮,很自然。人工的顏色發(fā)艷,一般都處于灰亮度狀態(tài)。
2.測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跡。
3.利用放大鏡觀察,天然的玉器,內(nèi)部不會有一個小氣泡,這是由天然玉質(zhì)的化學和物理的形成根源決定的。人工合成玉質(zhì)由于是混合體,經(jīng)高溫、加壓等工藝流程,屬于非物理和化學性自然形成的結晶體結構,必然存在氣泡,無論工藝再好也會存在氣泡。
4.聽聲響:把玉器用線懸空掛起,用硬物敲擊,真品的聲音清脆悅耳,余韻悠揚;假的則相對沉悶干澀。
5.看斷口:用10倍放大鏡觀察,真玉器的斷口參差不齊,可見比較細密的結構;假玉器的斷口整齊發(fā)亮的,常為玻璃類仿制品,斷口結構粗糙、無蠟狀光澤的是石質(zhì)仿制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天然玉石
1、 感觀識別 必須指出,感觀識別必須以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缺一不可。感觀識別歸納起來是“一看、二摸、三掂、四聽”。 看:看特征,看結構,看色澤,查瑕疵——翡翠的特征是具有“翠性”(俗稱蒼蠅翅),即由其內(nèi)部粒狀、片狀或纖維狀的斑晶解理造成的星點狀閃光;翡翠的結構具有變斑晶交織的特征,在半透明粒狀斑晶的周圍有細小的纖維狀的礦物晶體交織在一起,結構的疏密,晶體的粗細是評價翡翠地質(zhì)好壞,也是衡量翡翠品級高低的依據(jù);翡翠成品一般具有玻璃、亞玻璃或半玻璃光澤,顏色不勻,而軟玉、岫玉等與翡翠相似的玉常具蠟狀光澤和油脂光澤,顏色大多均一,有經(jīng)驗的鑒定人員或商家從色澤上便可以看出玉件是否為翡翠;借助于燈光或自然光,查看翡翠實體內(nèi)是否有雜質(zhì),裂隙等,再結合其他指標,估計出翡翠的質(zhì)量好壞,品級高低,是“查瑕次疵”的目的。 摸:翡翠傳熱,散熱快,貼于臉上或置于手背上在短時間內(nèi)有 冰涼之感;翡翠硬度大,結構致密細膩,經(jīng)拋光后可具有很高的表面光潔度,手摸時滑感明顯。 掂:翡翠的密度為3.34克/立方厘米,高于與其相似的軟玉、獨山玉、岫玉、澳洲玉、馬來玉(染色石英巖)、硬鈉玉和葡萄玉等。但又低于青海翠(鈣鋁榴石)、特薩沃石(水鈣鋁榴石)等。有經(jīng)驗者可通過掂重,即可初步判斷出一塊玉料或玉件是否為翡翠。 聽:仔細聽成品之間的碰擊聲,可以大致辨別玉件是否為翡翠,是什么樣的翡翠(是否經(jīng)過酸洗、處理)。天然的,尤其是質(zhì)地好的翡翠玉件,碰擊時發(fā)十的是清純悅耳的“鋼音”。聽,要有比較的聽,或具有——定的經(jīng)驗作為基礎,才能根據(jù)音質(zhì)大體判斷玉質(zhì)量。 2、 儀器檢測 在翡翠的鑒定中雖然也使用電子探針、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儀等高科技的設備儀器。但這些高科技的儀器(鑒定方法)僅僅是在遇到復雜、疑難問題時才予以運用,在檢驗、鑒定工作中,我們更多地使用的是一些常規(guī)的儀器。通常,珠寶檢驗、鑒定工作者經(jīng)常使用以下儀器鑒定翡翠: 寶石顯微鏡:寶石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通常為10~80倍。它可清楚地觀察翡翠的表面結構及內(nèi)部組織特征,可以判別被測物是否為翡翠,是天然翡翠還是經(jīng)過處理的翡翠(翡翠b貨、c貨),可清楚地觀察到翡翠表面或內(nèi)部的瑕疵,還可觀察到組合石的接合面等等。 聚光手電和手持式放大鏡:在無寶石顯微鏡或不便攜帶顯微鏡的情況下,使用聚光手電和手持式放大鏡。聚光手電主要用透射法或反射法結合放大鏡觀察翡翠的透明度、質(zhì)地情況、顏色和瑕疵等。有時配合查爾斯濾色鏡分辨、觀察被檢測物是不是翡翠,是否為染色處理的翡翠。手持式放大鏡有5倍、8倍、10倍、15倍和20倍不等,其中以使用10倍和20倍為宜,而以10倍的最為有用,它不僅可觀察翡翠等珠寶內(nèi)部的情況及其他瑕疵,而且在珠寶貿(mào)易中,涉及到珠寶的缺陷時(如裂紋、黑點、斑塊等),常以]0倍放大鏡下觀察的結果為質(zhì)量評價的依據(jù),從而確定其價值。 折射儀:射儀是辨明珠寶真?zhèn)蔚淖钪苯?、最有效的儀器之一。翡翠的折射率為1.650—1.680,點測法為1.65~1.67。通常為1.66。但須指出:天然翡翠與經(jīng)處理過的翡翠折射率相同。 分光儀:吸收作用,當白光通過寶玉石時,某些波長的光波會被吸收,不同的寶玉石對光波的吸收情況不同,而寶玉石的選擇性吸收作用,與其致色元素的種類相關。因此,分光鏡是識別寶玉石顏色真假最有力的手段,實際中常用其識別真假翡翠、識別染色翡翠。 由鉻(cr)致色的寶石級綠色翡翠,在吸收光譜中,紅光區(qū)630、660、690nm處有三條階梯狀的細吸收線;一般的翡翠,只在紫光區(qū)437nm處有一條明顯的黑色吸收線;而經(jīng)人工染色為綠色的翡翠,在紅光區(qū)650nm附近區(qū)域有較密的吸收帶。 偏光儀:質(zhì)集合體,其組成礦物硬玉為單斜晶系、二軸晶正光性。所以在偏光儀下不消光,即全亮。 比重天平:多的是使用精確度高的電子天秤。用靜水力學法(密度法)測得翡翠的密度為3.34g/cm3(+0.06,—0.09),密度是翡翠區(qū)別于其他相似玉的一條重要的指標。 標準硬度計:5~7,它能被水晶(硬度7)的硬尖刻劃,而不能被長石(硬度6)的硬尖刻劃,利用這一性質(zhì)可作為鑒定時的參考依據(jù)。 查爾斯濾色鏡:斯濾色鏡下變紅的,都不可能是天然翡翠;但反過來,不變紅的也不一定就是真貨,因為有些染色翡翠、鍍膜翡翠及激光致色翡翠等,在查爾斯濾玉的好壞主要看色澤和硬度。 辨玉七招挑出上品貨玉的好壞要如何去分辨呢? 坊間有一口訣:色、透、勻、形、敲、照,若再加上“價”則更完整,各個分辨原則詳述如下: 一、色:顏色要漂亮是第一要件,目前最討好的顏色是鮮綠色(嬌綠),雖然最上品的顏色是深綠色,但是綠色過深,又讓人覺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綠色反而在價格上不及鮮綠色來的高。 二、透:透明度的高底,對于玉的價值有很大的影響。透明的玉給人有清涼的感覺,但是不透明的玉,色彩再怎樣嬌綠,卻給人色調(diào)過于呆板的感覺,缺乏生動的美感。通常市面上把透明的玉稱為“玻璃種”,半透明的玉稱為“冰種”或“觀音種”,不透明的玉則稱為“芙蓉種”或“芋頭種”。 三、勻:顏色的均勻與否與價值成正比。整塊都是綠色的玉與只有部分綠的玉,價格就差了好幾位數(shù)字;顏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關系,顯眼處的一點綠自然比分布在邊緣的綠更加討好。 四、形:玉的計價不像其他寶石一樣以重量計價,玉主要是以它的外形大小與厚薄來估價,越大越厚的越值錢,相反小而薄的玉價格會較差。另外它的造型也很重要,因為中國人買玉大都抱著趨吉避兇的心理,玉的外型若是有好彩頭象徽的形狀,像魚(年年有余)、桃子(長壽)、錢幣(招財進寶)……..等,會比普通的花草造型更吸引買賣者。 五、敲:這是選擇玉鐲專用的方法。玉質(zhì)好的敲起來聲音清脆,玉本身若是有瑕疵,如內(nèi)部有裂痕、中空或是部分變質(zhì)時,敲起來的聲音就會不一樣,那種感覺就好像敲在敗絮般,聲音變成“喀喀”的聲音。 六、照:把玉拿起來朝著亮光處觀察,可以將玉的色澤、瑕疵一覽無余,有時表面看來完美無缺的玉,照起來才發(fā)現(xiàn)到有瑕疵。此外,經(jīng)由照的動作,亦可以看出顏色分布的情況,而且經(jīng)由光線照射能分辨出是否為天然顏色,同時合成玉(假玉)亦無法逃過“照”的關卡,只是這門“照的”功夫,還是得要有經(jīng)驗的人才夠火候,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所以然來。 七、價:這是項很簡單的辨別法,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在珠寶這一行更是如此,絕對沒有便宜買到好貨的事情,通常便宜貨都是假貨居多,因此我們在買賣時,可以由價格的高低去推論,好的玉不可能賣低價,所以當看到一塊漂亮的玉,詢問價格時,發(fā)現(xiàn)很便宜,第一反應就是認為它是有問題的,千萬不可貪便宜,以免受騙上當,那可得不償失了。 從外觀上怎樣辨別玉的好與劣? 一、由于玻璃質(zhì)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松,缺乏玉的致密和堅韌性,經(jīng)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二、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一個,也就是玻璃。 三、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等等,還有好多色。但它的色調(diào)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比較難識的品種,以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假玉為主。其顏色可以任意調(diào)配,放大鏡也難找氣泡,據(jù)說紅外光譜儀上能立顯原形,但目驗除了一般不實用的破壞性檢驗,敲碎找石質(zhì)斷面,火燒看其反應等辦法外,關鍵要看器表有無天然石紋。人為加工的畢竟不自然,高情放大鏡下更會暴露無遺。 ●鑒定,分新玉和舊玉兩類。新玉的鑒定側(cè)重于真假品種、質(zhì)地優(yōu)劣與雕工的精粗。有些技術性內(nèi)容前已涉及。然而舊玉的鑒定就不一般了,它除了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得玉器的制作時代和在歷史上的價值。 玉器歷史價值的證實,是以明確的時代為基礎的。熟悉各時代玉器的常見造型、特色工藝、流行色質(zhì)。接著再參閱有關論及某一時代玉器特點的論文,互相聯(lián)系,你對玉器的斷代水平便會產(chǎn)生一種理性的提高,到這個時候,你應盡可能多的接觸實物,以校正書上圖畫與實物之間的視差。 另外,時代的判斷在有些玉器上允許有一定的跨度。因為玉石器比較珍貴,又不易腐朽,因此,作為傳家寶,早期的玉器出現(xiàn)在晚幾百年的墓葬中,也是有不少先例的。上個時代的晚期與下一個時代的早期的玉器,風格上也不完全是一刀切的。沒有記年的玉器,細微的出入亦屬正常。 ●手工雕琢,雕工精美,手感滑潤,玉性完美,溫潤有油,細膩縝密,富有靈氣,無缺無裂,雕刻考究,構思精妙. ●玉的溫度比較低 不容易傳熱 放在手中看溫度變化怎么樣?慢的就是好玉. 具有以上其中三點者,吾慮之好玉,以上皆無者則反之. 如何辨別玉的好壞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 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 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著色玻璃、云石(大理石)、電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鹽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鑒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膠的質(zhì)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辨認。 著色下班也容易區(qū)別。只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里面有不少氣泡。 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這旨經(jīng)過電鍍,給劣質(zhì)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鹽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還潔白瑩潤。古人說:玉賽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樣,才算是高級的。可見,硝子和玉難以分辨。然而真假終究是不同的。就顏色來說,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純白者極少,硝子則是勻凈潔白的純白色。就玉性來說,玉溫潤細膩,如脂如膏,硝子雖也溫潤,瑩潤之中卻難免有賊光。白玉是天然產(chǎn)物,體質(zhì)很難全部均勻一致,內(nèi)中玉筋、玉花等。硝子為人工所制,則無上述表象。白玉質(zhì)地堅實,無氣泡可尋。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氣泡、氣眼外露。弄清這幾條,就不會把硝子制品當成玉器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4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