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yǎng)玉,玉養(yǎng)人不知道你聽過沒. 翡翠會“變”的原因在于翡翠本身翡翠里面有棉絮好不好,它是多晶體的集合體,每個晶體有大有小,晶體與晶體間有間隙,晶體大的間隙大,這樣的翡翠本質疏松、種粗,水頭一般也就差,屬嫩種;反之晶體小,間隙細密,質地就緊密,水頭也好,翡翠就會呈現半透明到透明,這樣的種一般是老種。在翡翠的形成地有豐沛的水源,幾千萬年的過程,水漸漸滲透到翠料的間隙中,使翠呈潤澤的感覺,我們看到的“棉”或“絮”,一則是局部晶體相對粗些,另一方面是間隙中的水分不夠好。掛佩在身上的翡翠飾品,因為有人體的一定溫度、水氣和油脂,形成一個較適合翡翠所處的環(huán)境,翡翠在這種環(huán)境中晶體間隙中的水氣得到補充,水氣的浸潤漸漸充分,那么我們所看到的“棉”和“絮”就顯出逐漸消退變透明的感覺,就是種粗的,也會感到用久后變得油潤。至于“長”顏色的問題,是個較復雜的問題,所有珠寶玉石的顏色都有其致色元素,不同的元素所處的狀態(tài)不同,呈現的顏色就不同,翡翠中的綠色是由鉻元素造成的,鉻元素的多少有其他元素的影響,使翡翠呈現出無窮的不同的綠色,有寶石綠、玻璃綠、秧苗綠、蘋果綠、蔥心綠、菠菜綠、瓜皮綠、湖水綠、木綠、蘭綠、蛤蟆綠、油青綠等等。綠色的艷麗程度是評價翡翠價值的又一個重要標準,綠有種水之差,種水好的綠就少,有種有水有綠的東西鳳毛麟角,少而又少。原料上的翠綠色是在近億年的地質環(huán)境作用下形成的。現在一些沒綠或少些綠的翠飾品經常佩帶后呈現出“長”綠的現象,這是否與鉻元素的進一步氧化有關?我們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并不是所有的翡翠在佩帶后都能“長”綠?!伴L”綠,玉“活”了,是很奇妙神秘的,這種現象只有翡翠才能呈現,也只有放在身上“養(yǎng)”,才有這種現象,這也是翡翠迷人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翡翠飾品的最好護理就是佩掛,就是“人養(yǎng)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7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