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一:"水勢盛大" ,對應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意思是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行船順流逆流的航道都被阻斷。
特點二:"水勢湍急",對應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意思是有時遇到有皇帝的命令急需傳宣達,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路程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騎著快馬,駕著風,也比不上水流速度快。這里用了側面描寫,還有對比夸張的手法,寫出三峽夏天水流速度之急。
1、夏天,三峽水急;春冬之時,水清澈見底;秋天(晴初霜旦),水枯谷空,到處是一片清涼寂靜。
2、因為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寫悲涼氣氛的秋。
3、寫風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夏季的水:奔放,湍急 是酈道元的三峽吧
第2段先從正面落筆,后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保證正確~!
因為夏水最為奔放,最急,最能表現(xiàn)三峽的特點。所以先寫夏水,再寫春冬水的清幽,然后寫秋景的凄涼。
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寫江水,而水以夏水為盛,故先寫夏水。春冬之水都顯示出清幽美,秋季之水顯示出凄婉之美,古寫四季之境時,不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
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xiàn)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擴展資料:
全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毖┌椎募ち鳎叹G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
本文雖屬節(jié)選,但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于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jié)的風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總后分的辦法,按季節(jié)分層次,寫得起訖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幾筆,使境界全出,叫讀者恍如身臨其境。
如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表現(xiàn)水流湍急,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風光嫵媚,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都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再次,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三峽特色,而下面的三個部分,又都圍繞著首段關于山峽總的特點來寫。
最后,作者運筆富于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全景鳥瞰,有特寫鏡頭,有仰觀遠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語,雖只幾百字的短文,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