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斑鳩:別名花翼_雉鳩_麒麟鳩_麒麟斑_金背斑鳩,為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大部分地區(qū),包括中國、阿富汗、孟加拉、不丹、柬埔寨、印度、伊朗、日本、朝鮮、俄羅斯、泰國、土庫曼斯坦等地。棲息于低山丘陵、平原和山地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果園和農(nóng)田耕地以及宅旁竹林和樹上。1790年命名,共6個亞種。北方鳥會南下越冬。
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zhì)。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下體多偏粉色,腳紅色。在地面活動時十分活躍,常小步迅速前進,邊走邊覓食,頭前后擺動。起飛時帶有高頻“噗噗”聲。
山斑鳩形態(tài)特征 >
頭體長30-36cm,重175-323g。前額和頭頂前部藍灰色,頭頂后部至后頸轉(zhuǎn)為沾栗的棕灰色,頸基兩側(cè)各有一塊羽緣為藍灰色的黑羽,形成顯著黑灰色頸斑。上背褐色,各羽緣以紅褐色。下背和腰藍灰色,尾上覆羽和尾同為褐色,具藍灰色羽端,愈向外側(cè)藍灰色羽端愈寬闊。下體為葡萄酒紅褐色,頦、喉棕色沾染粉紅色,胸沾灰,腹淡灰色,兩脅、腑羽及尾下覆羽藍灰色。虹膜金黃色或橙色,嘴鉛藍色,腳洋紅色,爪角褐色。
山斑鳩生活習性 >
成對或單獨活動,多在開闊農(nóng)耕區(qū)、村莊及房前屋后、寺院周圍,或小溝渠附近,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成對棲息于樹上。如傷其雌鳥,雄鳥驚飛后數(shù)度飛回原處上空盤旋鳴叫。飛翔時兩翅鼓動頻繁,直而迅速。有時亦滑翔,特別是從樹上往地面飛行時。鳴聲低沉,其聲似ku-ku-ku反復重復多次。
山斑鳩飼養(yǎng)方法 >
取食于地面,多為果實、種子、草子、嫩葉、幼芽,也吃農(nóng)作物,如稻谷、玉米、高粱、小米、黃豆、綠豆、油菜子、幼小螺螄等,有時也吃鱗翅目幼蟲、甲蟲等昆蟲。冬天,烏鶇吃食樟樹籽后吐出的樟樹籽硬核成為山斑鳩的重要食物來源。
山斑鳩雌雄分辨 >
雌雄相似。
山斑鳩繁殖方式 >
繁殖期4-7月,通常年產(chǎn)2窩。營巢于森林中樹上,也在宅旁竹林、孤樹或灌木叢中營巢。每窩產(chǎn)卵2枚,卵白色,橢圓形,光滑無斑,重7-12g。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卵期間甚為戀巢,有時人在巢下走動或停留亦不離巢飛走,孵卵期18-19天。雛鳥晚成性,剛出殼時雛鳥裸露無羽,身上僅有稀疏幾根黃色毛狀絨羽。經(jīng)過18-20天的喂養(yǎng),幼鳥即可離巢飛翔。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