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陳逸飛、吳冠中、林風眠、常玉、靳尚誼、陳丹青、陳衍寧、艾軒、王廣義您要求最有名的十大油畫家,我選取了10個在藝術市場、藝術界和一般藝術愛好者都知道的畫家中國油畫家排名前20。他們被人們提及的頻率很高。他們的作品風格也被人們所熟悉。還有就是他們在書畫界的地位也很高。也就是你說的名氣。尤其是那些民間的網絡上的名氣也非常高的畫家也被我列舉在里面,大凡人們舉例什么的都會提及的人物,非常具有代表性。也可以說是公認的了。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不要局限于那曇花一現的天價拍賣價格和長篇累牘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你收集下他們的小故事會有些感悟的。
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國畫家:晏濟元、張仃、程十發(fā)、陳佩秋、黃永玉、方增先、劉文西、崔振寬、曾宓范、曾石齊、楊延文、張桂銘、吳山明、林墉、賈又福、何水法、龍瑞、何家英、盧禹舜。 新京津畫派:崔子范、孫其峰、孫克綱、張憑、張步、劉伯舒、張立辰、徐希杜、滋齡、王迎春、楊力舟、劉大為、王鏞聶、鷗勇力、馮遠、王明明、田黎明、史國良、陳平新。 海上水墨畫派:賀友直、林曦明、顏梅華、韓敏、劉旦宅、韓伍、陳家泠、戴敦邦、胡振郎、龔繼先、韓天衡、楊正新、毛國倫、蕭海春、韓碩、盧輔圣、施大畏、馬小娟、邊平、山何曦。 新浙派:王伯敏、顧生岳、洪世清、舒?zhèn)麝亍⒖字倨?、盧坤峰、吳永良、童中燾、劉國輝、姜寶林、卓鶴君、張衛(wèi)民、葉文夫、陳向迅、池沙鴻、尉曉榕、王贊、何加林、張捷、鄭力。 新金陵畫派:吳養(yǎng)木、張繼馨、喻繼、高盧星、堂孫君、良劉、懋善、楊明義、方駿、趙緒成、賀成、朱道平、劉二剛、宋玉麟、吳冠南、常進、楊春華、朱新建、徐樂樂、范揚、江宏偉。 嶺東畫派:楊之光、林墉、方楚雄、林豐俗、許欽松、 李東偉、劉昌潮、王蘭若、陳望、謝種松、杜應強、陳政明、陳延、蔡寶烈、詹偉明、許川如、王璜生、陳孝能、 李達人、楊培江。 嶺南畫派: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盧傳遠、陳金章、伍嘉陵、何永祥、黃楨祥。
中國當代十大畫家: 國際藝術界2009年選出中國當代十大畫家. 資格為對藝術有重大創(chuàng)新, 為國際尊重及欣賞, 仍然活著的畫家. 十大畫家為吳冠中, 趙無極, 丁紹光, 范曾, 歐豪年, 黃永玉, 范光陵, 陳丹青, 高占祥, 劉國松十位. 排列不分名次. 1. 吳冠中 吳冠中,別名荼,1919年,生于江蘇宜興農村。1942年,畢業(yè)于杭州國立藝術??茖W校,曾任教于國立重慶大學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1947年,就讀于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藝術學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0年,“文革”期間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1973年,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chuàng)作。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1979年,當選中國美協(xié)常務理事。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并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并頒發(fā)給他“巴黎市金勛章”。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吳冠中在美術創(chuàng)作和美術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和全國十余個主要城市舉辦個人畫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香港藝術中心、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館、堪薩斯大學藝術館、紐約州圣約翰博物館及底特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巴黎市立塞紐奇博物館等舉辦畫展。已出版?zhèn)€人畫集50余種、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丑緣》、《生命的風景》、《吳冠中文集》等十余種,曾寫《橋之美》。 2. 趙無極 趙無極1921年生于北平一書香世家。其家族淵源久遠,族譜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趙無極自小即天資聰穎、對文學、中外歷史極感興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親和叔父,對繪畫藝術都十分重視。他的父親常不厭其煩地從美學及技巧的觀點向子女解釋一幅作品的偽劣,他的叔父則經常從巴黎帶回一些仿制名畫的明信片送給趙無極。在一個知識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對繪畫藝術倍感興趣與好奇,他便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激發(fā)起成為畫家的抱負。1935年14歲時,他入杭州美專就讀,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兒到畫油畫,其中也學習國畫臨摹、畫法理論及西洋藝術等課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為師,畫風比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們所謂的“ 具象”時期。 1941年,趙無極舉行首次個展,但他不滿意明清以降的傳統(tǒng)中國畫。他盼望有一種更令他滿意的訓練。于是他在1948年與第一任妻子謝景蘭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結識了許多畫家,如拉吉、哈同、布蘭姆等人,與當時的巴黎塞爾努奇美術館長艾利塞夫熟悉,與詩人米修結為莫逆,而他與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結識。 他的繪畫在巴黎獲得全面開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他一面作畫、一面思索,西方繪畫發(fā)亦已達到一個必須突破的關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畫中得到啟示,一躍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繼續(xù)探索繪畫的可能性,而在中國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間觀念中得到認識,將他的繪畫帶到另一個階段。之后,他的畫以色彩和空間分配,領著觀者進入一個似無形又有形的無限世界。 趙無極從塞尚、畢卡索過渡到克利,此時藝術也從架構一個完整的世界過渡到隨機創(chuàng)作的階段。至此,觀眾已無法直接從視覺形象來定義作品的內涵,1952年的作品“靜物”,即是此類轉型作品的典范。畫面中隨意置放一些乾樹枝及雜物,造型奇特且充滿荒涼、神秘的氣氛。對藝術家而言,靜物是色彩與符號,在一定光線下,配上各種冷暖色調的合,他擺脫了具象畫風,從分解主觀的外表,使客觀的形體以簡單的形式出現。 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趙無極的作品不再有標題,他僅在畫布背面注明創(chuàng)作日期。 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漸擺脫一切法則,恣意地揮灑他的自由,以各種創(chuàng)新組合的方式去表達內在的需求與感受。趙無極在其80年代以后的作品,隨著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注入了較多的溫情與靈逸。激情與對立則逐漸溶進云彩或水氣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馬蒂斯致敬”,人們可以發(fā)現他的改變,他較注重畫面的調和,色彩更為流暢。如果說文字符號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則色彩的運用則擴張了藝術家的繪畫語言。 一直到今天,年屆80多的趙無極仍孜孜不倦地創(chuàng)作,他曾說:“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涂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 3. 丁紹光 (1939.10―)生于陜西,祖籍山西運城。是以中國現代重彩畫之神韻領世界畫壇之風騷的藝術家。1962年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藝術學院。1979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chuàng)作大型壁畫《美麗、豐富、神奇的西雙版納》,同年出版《丁紹光西雙版納白描寫生集》。1980年7月,赴美定居。自1986―1996年在世界各國舉辦個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個國家及地區(qū)。各國報刊、電視、廣播、書刊雜志專題介紹上千余次。1990年在日本世界藝術博覽會上,被選入自十四世紀以來百名藝術大師排行榜,名列第二十九位,是唯一入選的華人藝術家。1993-1995年,連續(xù)三年被選為聯合國代表畫家。1993年,聯合國向全球發(fā)行丁紹光作品《人權之光》限量出版畫,紀念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1994年,聯合國向全球發(fā)行丁紹光作品《母性》限量版畫,紀念國際家庭年。1995年,聯合國向全球發(fā)行丁紹光作品《宗教與和平》限量版畫。聯合國郵政局向全球發(fā)行丁紹光的作品《西雙版納》和《催眠曲》、《和平,平等,進步》、《文化與教育》六幅作品的郵票,以紀念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首日封和郵票在日內瓦萬國宮博物館永久珍藏。聯合國連續(xù)三年撰文向世界一百六十個國家介紹丁紹光的藝術與生活。1995年,聯合國在藝術與集郵項目總結報告中提名表彰了聯合國成立五十年來二十九位當代藝術大師,丁紹光是其中唯一的亞洲藝術家。1998年他第四次受邀創(chuàng)作《美麗的夢》以紀念聯合國人權宣言發(fā)表五十周年。由聯合國世界聯合會向全球發(fā)行限量絲網版畫,聯合國郵政總局發(fā)行首日封。2001年再次受聯合國少年兒童基金會委任創(chuàng)作《童年》,并向全球發(fā)行限量絲網版畫為聯合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義賣。 丁紹光現任中外十余所大學名譽和客座教授,國際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長,美國世界美術家聯盟首任主席。各國政府和社會團體頒發(fā)給丁紹光幾十個獎狀,包括榮譽市民,金鑰匙,命名丁紹光日等。1996年,經中國文化部批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丁紹光獎全國美術大展》。中國、美國、日本、法國、新加坡、臺灣、香港分別出版丁紹光畫集。1995年日本NHK出版社出版的《丁紹光作品集》獲世界文化交流金獎。 4. 范曾 1955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7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半年后轉入中國畫系,1962年畢業(yè),分配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隨沈從文編繪中國歷代服飾資料,并臨摹優(yōu)秀繪畫作品多件。1978年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1984年調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該系。 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擅長中國人物畫,兼長詩文、書法。《靈道歌嘯圖》等藏于日本岡山范曾美術館,《八仙圖》等藏于中國美術館,《秋聲賦》等藏于美國伯明翰博物館。出版有《魯迅小說插圖集》、《范曾書畫集》、《范曾畫集》、《范曾吟草》、《范曾書畫集》、《范曾懷抱》、《范曾自述》等。1979年他首訪日本,被日本譽為“近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1982年獲日中文化交流功勞紀念杯,1986年獲日中藝術交流特別貢獻金獎。 5. 歐豪年 歐豪年 出生于廣東茂名,一九七0年定居臺灣。當今臺灣畫壇第一人。歐豪年十七歲師從嶺南畫派巨擘趙少昂,力學精研,卓然自成大家,其繪畫題材兼善畫花鳥、山水、人物、畜獸,對書法與詩文亦多有研究,藝術成就多元而豐富。二十歲左右即參加東南亞巡回展,往后數十年不斷應邀在海外各地展出,備受國際藝壇之肯定與推崇,并于一九九三年榮膺法國國家美術學會巴黎大宮博物館雙年展特獎。 6. 黃永玉 黃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城沱江鎮(zhèn)。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qū)小瓷作坊做童工,后來輾轉到上海、臺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fā)表作品,以后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 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5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