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植物不僅豐富了世界上的植物種類,提供了改造沙漠的工具。而且,沙漠植物可還是個寶哩!第一,許多沙漠植物是好藥。我國沙漠植物中可供藥用的有300多種,例如藥效與人參相似,因而有“沙漠人參”之稱的肉蓯蓉,它的干制品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有大量出口。
??還有號稱“寧夏三寶”的枸杞沙漠植物有哪些、灘羊皮和甘草。其中枸杞和甘草都是我國著名的中草藥,也很受海外華僑的歡迎。枸杞是灌木,甘草是草類,分布廣泛。由于濫挖甘草破壞了大面積草原,加速荒漠化,因此國務院已嚴令禁止采挖。其他如黃芪和麻黃等,也是我國著名出口名中藥材。
??此外,還有臭柏、酸棗、茵陳蒿、沙參、補血草、阿魏、沙蕎、柳葉菜(水接骨丹)、黑三棱、白龍穿彩、安胎靈(細葉馬藺)、蟲實、潷草、紅砂、地錦草、中間錦雞兒等,都是確有療效的良藥。第二,有些沙漠植物是重要工業(yè)原料。例如在墨西哥和美國廣泛分布的可可巴是一種常綠灌木,它的葉子可以作飼料,果子可食。
??更重要的是,可可巴堅果中的液狀臘經處理后,可以成為提取現(xiàn)代化軍事工業(yè)和宇航工業(yè)中不可缺少的耐高溫、高壓的高級潤滑油的主要原料。許多沙漠植物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纖維植物,可以造紙、織布、制高級繩索等。例如蘆葦、芨芨草都是造紙工業(yè)好原料,沙竹、馬藺同時還可用于紡織。
??我國新疆、青海大量分布的羅布麻更被稱為“野生纖維之冠”,它纖維細,抗力強,延伸率小,它和棉、絲等混紡,既耐磨、耐腐,又抗縮水性好,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其實,羅布麻也是治療高血壓的良藥,據記載前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也長期使用過。第三,許多沙漠植物可以食用。
??例如,號稱沙漠中最珍貴的水果——椰棗,也就是伊拉克蜜棗,含糖量在50%以上,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號稱沙漠櫻桃的白刺果,它的果呈卵圓形,大小像豆粒,果實甜而帶酸,既可供食用,也可釀酒、做果醬等。其實白刺果實還可供藥用,白刺根上寄生的鎖陽也是一種著名中藥。
??號稱木本糧食植物的沙棗,味甜略酸,成熟時可當水果吃,果實干了可磨粉,摻糧代替糧食,釀酒、制醋等。從沙漠植物沙棘果中提取的沙棘油,具有很強的保健治病功能,我國已發(fā)展成大規(guī)模的沙棘油產業(yè),產品暢銷國內外。最后,大家一定聽說過發(fā)菜。這是沙漠中的藻類植物,不僅營養(yǎng)豐富,被視為山珍,而且還因為與“發(fā)財”諧音,因此特別受廣東和港澳地區(qū)人們的歡迎,因而身價百倍。
??但也因此慘遭瘋狂野蠻采挖,不僅造成資源枯竭,同時嚴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國務院已于2000年6月發(fā)出通知禁止采挖,取締集市貿易,關閉所有收購、加工和銷售市場。沙漠動物抗干旱、高溫的絕招沙漠動物和沙漠植物一樣,在干旱氣候中“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生存下來的動物,都有at應沙漠干旱氣候和炎夏高溫的各種絕招。
??先說沙漠動物抗沙漠干旱缺水的絕招。和沙漠植物一樣,動物也有減少水分支出和增加水分收入兩方面絕招。先說減少支出方面。第一是濃縮尿液。因為動物不是植物,它要尿尿,這可是一筆奢侈的開支。因此,沙漠動物腎臟都鍛煉出了濃縮尿液的本領,即排尿量雖少,但卻很濃,即用最少的水帶走最多的身體代謝廢物。
??例如大沙鼠就可以濃縮出比血漿滲透濃度還高出 20倍的尿液。沙漠鳥類甚至可以用半固體或者膠凍的形式把大量尿酸廢物排出體外,幾乎不帶走多少水分。第二,減少身體水分蒸發(fā)損失。沙漠動物的皮膚基本上都不透水,也很干燥,有較厚的角質層;羽毛或者毛發(fā)也都有防止水分蒸發(fā)的功效。
??例如美國阿利桑那州沙漠中的働足蟾,在干季中穴居時,就是把皮膚變得很硬,只留下一些非常小的氣孔,以最大限度減少身體水分散失。沙漠中還有一種很著名的更格盧鼠,這種動物號稱一輩子不喝水,只吃一些含水的草和仙人掌。它不僅尿極少(只有一般鼠類的20%),而且根本沒有汗腺!最叫絕的可能要數(shù)干旱地區(qū)的一種蝎子,它們的肺叫書肺,一層一層地疊在一起,起過濾作用,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由于呼吸作用而造成的水分損失。
??第三方面是形成獨特的生活習性來適應干旱氣候。例如螞蟻、蜥蜴,各種鼠類,以至一些食肉動物,都有穴居習性。因為洞穴深入地下,洞內濕度較大的空氣可以有效減少動物呼吸造成的水分損失。美洲和澳洲的一些蝎子洞穴深達1米以上。上面說過的更格盧鼠,還進一步把洞穴門口封上,營造了一個更加濕潤的生存空間。
??另外就是它們夜間才出來活動,夜間氣溫低,空氣濕度大,也可以盡量減少體內的水分損失。當然,像沙漠植物一樣,也有很多沙漠動物光靠節(jié)約開支還不夠,因此也開發(fā)出了開源的辦法。例如澳大利亞沙漠中有一種棘蜥,個兒不很大,但渾身有不算很密的長刺,樣子令人望而生畏。
??但它卻能依靠尖刺自己“制造”水喝。棘蜥和其他爬行動物一樣,也是變溫動物,即體溫會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當夜間降臨時,它的皮膚溫度也會隨之降得很低,這時候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在它的尖刺上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又會通過皮膚上的溝槽匯集到一起,自流到嘴唇邊,供它享用。
??此外,在南非洲納米布沙漠中的黑甲蟲也有類似本領。因為納米布雖是沙漠,但因鄰近海洋,空氣中水汽還是很豐富的。當夜間甲蟲背降溫的時候,許多水汽會在甲蟲背上凝結,而這時甲蟲頭朝下方,背上凝結的水便會自動順著背上溝槽流到嘴里去了。據說凝結水最多的時候,一夜之間甲蟲能夠喝到相當于體重40%的水量!當然,如果有霧,凝結的水就更多了。
??納米布沙漠中的沙蝰,就能用舌頭把自己身體上凝結的小水珠統(tǒng)統(tǒng)舔吸干凈。那么,沙漠動物又是怎樣克服沙漠中夏季的高溫炎熱呢?它們也有很多辦法。因為它們是動物,因此可以尋找蔭涼地方避熱,可以利用夜間和早晚時間出來活動和覓食,即從時間和空間上避開炎熱。
??另外鳥類體溫高達40丈,這是它們天生的抗熱本領,氣溫不過401它不會感到熱。但是沙漠動物躲避炎熱最普遍、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穴居。實際上,沙漠動物穴居主要目的還并不是前面說的躲避干旱,而是躲避那夏季中難耐的高溫。因為沙和土壤是熱的不良導體,因此只需25?30厘米深度就足夠涼快了。
??而且有趣的是,有些洞穴里還住著不止一種動物,例如地鴉,沙鵬都可和鼠類和平共處,共避炎熱。生物學上叫做“鳥鼠同穴”。當然,鼠類怕貓頭鷹等兇猛鳥類,因此只要貓頭鷹占了鼠穴,鼠輩也就不敢再來了。實際上,穴居不僅可以躲避夏季的炎熱,也可以躲避冬季的嚴寒。
??這有點像黃土高原上人們住的窯洞一樣,冬暖而夏涼。只不過沙漠動物過冬的洞穴要比過夏的深,例如河蜥夏季洞穴一般20?30厘米,而冬季洞穴要1米以上。因為溫帶冬季很長很冷,淺了不足以保暖。最后,我們來說說大家都熟悉的駱駝。駱駝號稱“沙漠之舟”,它克服沙漠缺水和抗御高溫的本領可說是全能的。
??例如,它除了一般沙漠動物都有的很強的濃縮尿液的本領外,它還有極強的抗失水能力。例如一般動物如果失水造成的1體重減輕達到自身體重的12%?15%就會死亡,而它可以達到25%。而且,它在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的同時能產生大量的水。據記載,一頭駱駝全部消耗掉它駝峰中的脂肪時大約可以產生 40千克水!駱駝對付夏季炎熱的第一個辦法是升高體溫。
??駱駝雖是恒溫動物,但體溫卻可以有一定的變化幅度,而并不影響它的生理活動。夏季早晨,駱駝體溫一般只有34度,但午后氣溫最高時可以升到40。7度左右,這樣就像鳥類一樣,大大提高了它的耐熱水平。如果氣溫過高,駱駝也會出汗降溫,因為汗水蒸發(fā)可以帶走巨大熱量。
??但是駱駝不會出大汗,而是出微汗,這樣汗水蒸發(fā)的降溫作用就一點也不會浪費。駱駝在午后髙溫時刻仍能行走的主要原因,一是駱駝腿長,因此它的身體已不處在貼近地面的那特別高溫的空氣層里。它的蹄下有厚達1厘米的角質墊,可以保證在火熱的沙漠上行走而不覺燙。
??此外,沙漠中風沙常很大。但駱駝眼睛的上眼睫毛很長,密而下垂,遇到風沙時呈半閉合狀態(tài),可以防止沙塵進入眼內。駱駝淚腺比較發(fā)達,經常分泌的淚水可k把塵沙及時帶走。駱駝的鼻孔狹長而且呈裂縫狀,可以隨意開閉,鼻孔周圍多而且長的鼻毛,可以將沙塵擋在外面。
??這些,都是它的高級防風沙設備。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