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罕見的動物,棲息于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yǎng)于北京南苑,以后僅余少數(shù)于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后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yǎng)。 大熊貓:棲息于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尸骨,性溫順,自衛(wèi)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于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chǎn)珍稀動物,棲息于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chǎn)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于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chǎn)珍稀候類。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于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jié)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于鵜鶘科,學(xué)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chǎn)卵。每窩產(chǎn)卵1~3枚。兩性孵卵并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后,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chǎn)于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于鰹鳥科,學(xué)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cè)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zhuǎn)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于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窩產(chǎn)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nèi)食物哺喂雛鳥。產(chǎn)于西沙群島。 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于鰹鳥科,學(xué)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xí)性似紅腳鰹鳥。產(chǎn)于西沙群島。 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于鸛科,學(xué)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筑巢于高大喬木或建筑物上,每窩產(chǎn)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只。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qū)。 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于鸛科,學(xué)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于河流沿岸、沼澤山區(qū)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巖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筑巢,每窩產(chǎn)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越冬。 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鹮——別名朱鷺,屬于鹮科,學(xué)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nèi)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蕩。4~5月份開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chǎn)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后破殼,經(jīng)哺育約40天后離巢。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6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