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琥珀蜜蠟是怎么形成的。
近些年來琥珀蜜蠟日益受到熱捧,市面上常見的琥珀蜜蠟成品有吊墜、掛件、雕件、手串等,不少明星名人都在佩戴。了解的人都知道琥珀蜜蠟是一種樹脂化石,但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中國古代相傳“虎死精魄入地化為石”,或認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淚,這是古人對琥珀形成的揣測了。琥珀蜜蠟在中西方歷史進程中都有著非凡的意義,中國古代皇親貴族認為它有驅邪避兇、鎮(zhèn)定安神之功效,歐洲人也喜歡用琥珀蜜蠟作為配飾,在非洲蜜蠟還把蜜蠟作為貨幣流通。
琥珀蜜蠟是天然有機寶石,也是一種樹脂化石,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在熱力和壓力作用下經過上千年的石化形成的。
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樹脂從柏松樹上分泌出來;
第二階段是樹脂被深埋,并發(fā)生了石化作用;
第三階段是石化樹脂被沖刷、搬運、沉積和發(fā)生成巖作用從而形成了琥珀。
樹脂成為琥珀個過程就是有機物揮發(fā)和聚合作用,不斷地揮發(fā)同時又聚合,形成更大的聚合物,就形成了柯巴樹脂,柯巴樹脂再經過揮發(fā)聚合,直至無任何揮發(fā)物,就形成了琥珀。樹脂在地殼運動下遇到了水或埋藏在了礦層里,形成了不同顏色和特性的琥珀。
還有人記得小學語文課本里的一篇課文《琥珀》里面描述了琥珀形成的過程,樹脂恰巧滴在了路過的昆蟲上,沾上了植物屑,于是有了我們所熟知的蟲珀和植物珀。
簡單說,琥珀蜜蠟就是由樹脂在熱力和壓力下,經過上千萬年的石化作用形成的樹脂化石,經歷了上千萬年的歷程,有著久遠的歷史。
雖然在歷史上,人們很早就發(fā)現并利用琥珀蜜蠟,但對琥珀蜜蠟是怎么形成的,始終蒙著一層厚厚的面紗。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詠琥珀》詩中寫到:“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rui)落其中,千年猶可觀?!鄙鷦拥拿枋隽绥昝巯灥某梢颉?/p>
地質學研究表明,琥珀是松柏科樹樹脂的化石。
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時期,那時候地球上有很多松柏科植物,但沒有人類,那時的伺候溫暖潮濕,這些樹木含有大量的液體樹脂,這些樹脂從樹木里流淌下來落在地上。隨著地殼的運動,那些原來是原始森林的大片陸地慢慢的變成湖泊或海洋沒入水下,后來樹木連同樹脂一起被泥土等沉積物掩埋。經過幾千萬年以上的地層壓力和熱力,并在地下發(fā)生了石化作用,這時樹脂的成分、結構和特征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最后隨著地殼不斷的升降運動,石化了的樹脂被沖刷、搬運到一定的地方,由于水流速度的降低,在某些地方沉積下來,然后發(fā)生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琥珀蜜蠟。
波羅的海琥珀的形成:4500萬至5000萬年前,琥珀造型各異,顏色豐富,可以呈現蜜黃色、黃褐色、暗紅色、淺綠色等不同的顏色。含有昆蟲或植物殘體的琥珀稱為蟲珀,更為名貴。加里寧格勒的琥珀博物館收藏了3000多件蟲珀,含有蚊子、蒼蠅、蜘蛛、甲殼蟲等,被當地人稱為“琥珀藏蜂”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