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知識競賽
森林里要開一次關于“交通安全”的知識競賽,主持人是袋鼠阿姨,參賽選手們分別來自于“蘋果村”、“香蕉村”的小兔妹妹、大象伯伯、鴨子弟弟等。 過了不久,競賽開始了。 “現(xiàn)在‘交通安全’知識競賽開始?!敝鞒秩藙傂纪旮傎愰_始,臺下便響起熱烈的掌聲及呼喊聲。 “第一道題是:行人過馬路時,應從哪兒過?”題目一出,參賽者便在紙上奮筆疾書,都寫著“應走人行橫道線”,答案完全正確。“請問:行人在公共交通場所,應注意什么?”小兔答:“行人應遵守交通規(guī)則?!贝笙蟠穑骸靶腥藨呷诵械馈!兵喿哟穑骸靶腥瞬荒軝M穿馬路。”其實,把他們的答案全部加起來,才是正確的答案。答題答了許久,終于是最后一題了:操作題。就是要安全地從“蘋果村”的“解放大道”到“梨子村”的“紅領巾學?!敝虚g有兩個十字路口,上面是來來往往的車,必須安全的、盡快的到達終點,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小兔由于本身就跑得很快,到第一個十字路口時,險些喪了命;大象十分穩(wěn)重,順利的完成了任務;鴨子半途而廢。 最后的勝利者是大象伯伯。這個“交通安全”知識競賽真有意義呀!競賽就在動物的歡笑中結束了。
通報的寫法 一、通報的概念 通報適用于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
通報屬下行公文。 二、通報的種類 表彰性通報。
主要用來表彰先進,介紹單位或個人成功的經驗、做法,以學習先進,見賢思齊,改進與推動工作。 批評性通報。
用來批評后進,糾正錯誤,打擊歪風,指出有關單位或個人存在的錯誤事實,提出解決辦法或處理意見。 傳達性通報。
用于傳達上級重要精神與重要情況;引起人們的警覺與注意,對當前的工作起指導作用。 三、通報的格式和寫作要求 通報由標題、主送單位、正文、發(fā)文機關和日期組成。
標題 由發(fā)文機關、事由、文種或事由、文種構成。如《國務院關于一份國務院文件周轉情況的通報》、《關于人大建議、政協(xié)提案辦理情況的通報》等。
正文 表彰性通報和批評性通報一般分為三部分:(一)主要事實。表彰性通報要突出主要先進事跡,批評性通報要抓住主要錯誤事實;(二)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義。
表彰性通報,有在闡述先進事跡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經驗、意義和值得學習與發(fā)揚的精神。批評性通報要分析錯誤的性質、危害,產生的根源和責任,指出應吸取的主要教訓等;(三)決定要求。
表彰性和批評性的通報,應寫明組織結論與予以表彰或處理的決定,同時提出對表彰或批評對象與讀者的希望、要求。 為了防范和杜絕類似錯誤發(fā)生,批評性通報的結尾處,通常要有針對性地提出防范的措施或規(guī)定。
傳達性通報一般不寫決定要求。(四)生效標識。
在正文右下方標明發(fā)文機關名稱,加蓋印章,寫明發(fā)文日期。 情況通報有兩種形式:一種只對有關事實作客觀敘述;另一種還對有關情況加以分析說明,有時還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應采取何種對策的指導性意見。
四、通報的作用 通報對下級和有關方面的指導作用重于指揮作用,主要是起到倡導、警戒、啟發(fā)、教育和溝通情況的作用。具體作用是: 1.嘉獎和告誡的作用。
在一定范圍內對具體的人和事表揚或批評,借以達到鼓勵先進、弘揚正氣或批評錯誤、打擊歪風邪氣的目的。 表彰通報和批評通報對當事人的獎勵或懲罰,具有行政約束力。
2.交流作用。傳達重要情況和知照事項的通報,能及時交流信息,上情下達,并能促進上下級之間、有關部門之間的相互了解。
五、通報的結構與寫法 1.標題。通報的標題通常由發(fā)文機關、事由和文種三個要素構成,有時可省略發(fā)文機關和事由,只寫“通報”二字。
但比較重要的通報則不能省略。 通報的簽署和時間也可以在標題下方,這樣則不再落款;通報也可以有抬頭、落款,時間則寫在發(fā)文機關下面。
2.正文。 (1)表彰通報正文的一般寫法。
1)敘述先進事跡,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跡、怎么做、結果; 2)對上述事件進行分析、評議,指出其典型意義,或概括其主要經驗。 語言要簡明概括; 3)提出表彰或發(fā)出號召。
如果是轉發(fā)式的表彰通報,正文部分先對下級機關所發(fā)的這個材料進行評價,加上批語,即對被表彰者進行評議等,再發(fā)出號召或提出要求。 (2)批評通報正文的一般寫法。
1)通報原由,即將事故或錯誤事實的經過情況、時間、地點、事故、后果等交待清楚; 2)對事故進行分析評議,重點分析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指出事故的性質及其危害,并提出處分決定; 3)寫明防止此類事故的措施,要對癥下藥,提出告誡,或重申某一方面的紀律。 (3)情況通報的一般寫法。
情況通報的正文,關鍵在于對情況的掌握要確實、全面、充分。它的正文包括: 1)敘述情況; 2)分析情況,闡明意義; 3)提出指導性意見。
六、通報與通知的區(qū)別 從通報與通知的特點和作用,可以看出它們的主要區(qū)別有: 1.內容范圍不同。 通知可以發(fā)布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批轉和轉發(fā)公文,傳達需辦理和周知的事項等;通報則是表揚先進,批評錯誤,傳達、交流重要的情況、信息。
兩者雖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況,以及共同遵守執(zhí)行的事項;通報則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關重要的精神或情況。 2.目的要求不同。
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項,布置工作,部署行動,內容具體,要求受文機關了解要辦什么事,該怎樣辦理,不能怎樣辦理,有嚴格的約束力,要求遵照執(zhí)行;通報的目的主要是或交流、了解情況,或通過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們,宣傳先進的思想和事跡,提高人們的認識。 3.表現(xiàn)方法不同。
通知的表現(xiàn)方法主要是敘述,告知人們做什么,怎樣做,敘述具體,語言平實;通報的表現(xiàn)方法則常兼用敘述、說明、分析和議論,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七、通報的寫作要求 1.注意時效性。
發(fā)通報要抓住時機,及時將先進典型和經驗向社會宣傳推廣,對反面典型予以揭露,引起警戒,或對某些重大事項和重要情況,及時予以通報,以起到交流情況、信息,指導工作的作用。 錯過時機的通報,就失去了它的時效性,沒有行文的意義了。
2.注意指導性。不能事無巨細都發(fā)通報,要選擇對工作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事項來發(fā)通報。
通報要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應選擇典型。先進的典型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能揭示時代的本質,體現(xiàn)時代的精神。
反面的典型,應有一定的代表性,能體現(xiàn)鑒戒的作用。所以,只有選準、選好典。
1 、煤氣中毒有哪些癥狀?( D )
A、頭昏 B、惡心 C、嘔吐 D、全是
2 、下列關于溺水 救護的知識,哪點是正確的( C )
將溺水的學生救上岸以后,不應該立即倒水B、倒水時用衣物將頭部墊高
C、撬開溺水者的口腔,取出口腔中的泥土、雜草并將舌頭拉出口外D、經急救,溺水者已恢復心跳,可用濕毛巾擦遍全身
3 、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造成學生本人或者他人傷害事故, 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C
)
A、班主任 B學校 C、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jiān)護人 D、值日教師
4 、學生或者其監(jiān)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者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造成學生傷害事故, 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A )
A、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jiān)護人 B、校醫(yī) C、體育老師 D、體檢醫(yī)生
5 、一般泡沫劑滅火器的射程是多少?( A )
A、4米 B、3、米 C、5米 D、6米
6 、什么樣的水不能喝( D )
A、每天早上水龍頭最初流出的水 B、煮開時間太長的水、泡了很久的茶
C、長時間沒有更換濾芯的凈水器濾出的水D、全是
7 、燃氣用具使用完畢后,_______。( C )
A 要關掉灶具閥門,總閥門可以不關 B 要關掉總閥門,灶具閥門可以不關
C 首先關掉總閥門,然后關掉灶具閥門
8 、在日常生活中,熱燙傷是常見的。當你遇到手部熱燒傷時,正確的應急處置方法是( A )。
A 迅速將燒傷的手置于冷水中,并不斷用冷水沖洗 B 迅速將燒傷的手脫離熱源,并對燒傷的手進行包扎C 迅速將燒傷的手置于熱水中,并不斷用熱水沖洗 D
不采取任何措施
9 、在操場或室外應該怎樣避震?請問:以下方式哪種是不正確的?( C )
A 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頭部; B 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C 發(fā)生地震時趕緊回到教室去; D 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后,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10 、個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當的做法是:( C )
A 降低身體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 B 緊抓桌腿或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摔倒
滿意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87秒